查词语
查词语

瓢笠

拼音:piáo lì

注音:ㄆㄧㄠˊ ㄌ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1).和尚云游时随身携带的瓢勺和斗笠。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释道·僧慧秀》:“未几, 吴 转江右兵使出山, 慧秀 遂弃瓢笠称山人,茹荤娶妇。”
(2).借指行踪。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老爷旷代奇才,名闻荒裔。瓢笠到处,必有逢迎。”

基本含义
形容一个人非常贫穷,衣着简陋。
详细解释
瓢笠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瓢指的是用来盛水的瓢,笠指的是帽子。瓢笠原本是指农民或者贫穷人家中用来盛水的瓢和用来遮阳的帽子。由于瓢和笠都是非常简陋的物品,因此瓢笠成了形容一个人衣着简陋、贫困的成语。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衣着简陋,生活贫困。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的贫穷落后。
故事起源
瓢笠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文选·刘义庆》中。当时,南北朝时期的北方经常遭受战乱,百姓生活困苦。刘义庆在《文选》中写道:“贫士瓢笠,不足为怪。”这句话意思是贫穷的士人戴着瓢和笠,这并不奇怪。后来,人们将这句话中的“贫士瓢笠”作为成语使用,形容一个人非常贫穷。
成语结构
瓢笠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词组成。
例句
1. 他家穷得连瓢笠都没有。2. 这个地方贫困落后,每个人都戴着瓢笠。
记忆技巧
可以将瓢笠想象成一个人戴着简陋的帽子,穿着破烂的衣服,形象地表示一个人非常贫穷。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中国古代贫穷的生活条件,以及如何改善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家的衣服都是破的,就像瓢笠一样。2. 初中生:他家的生活条件很差,每天都戴着瓢笠出门。
3. 高中生
瓢笠是一个形容贫穷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衣着简陋,生活贫困。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