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鸣鸢

拼音:míng yuān

注音:ㄇㄧㄥˊ ㄧㄨㄢ

繁体:

基本解释

(1).在旌旗上画张口状的鸱,遇风揭举,用以警众。《礼记·曲礼上》:“前有尘埃,则载鸣鳶。” 孔颖达 疏:“鳶,今时鴟也。鴟鸣则风生,风生则尘埃起;前有尘埃起,则画鴟於旌首而载之,众见咸知以为备也。”《后汉书·马融传》:“六驌騻之玄龙,建雄虹之旌夏,揭鸣鳶之脩橦。” 李贤 注:“鳶,鴟也,音缘。鸣则风动,故画之於旌旗以候埃尘也。”后因借指狂风大作。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休怕风寒雪冷,雪夜鸣鳶,不是仗寒威,怎操全胜。”
(2).鹞鹰。 汉 刘桢 《射鸢》诗:“鸣鳶弄双翼,飘飘薄青云。”

基本含义
指鸢鸟发出声音,比喻朴素的言语或歌声感人。
详细解释
鸣鸢成语源自古代传说,相传鸢鸟在飞翔时会发出清脆的叫声,这种声音令人心醉神迷。因此,鸣鸢成语用来形容朴素的言辞或歌声感人,能够打动人心,引起共鸣。
使用场景
鸣鸢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言辞或歌声简单而真挚,却能够深深打动人心。适用于赞美歌手、演讲者或者写作家等具有感染力的人。
故事起源
鸣鸢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列子》一书中的故事。故事中,齐国有一位名叫齐宣王的君主,他非常喜欢听歌,但是对于那些华丽而虚伪的歌声不感兴趣。有一天,他听到了一位名叫鸣鸢的歌手的歌声,鸣鸢的歌声简单而真挚,却能够深深打动人心。从此以后,齐宣王成为了鸣鸢的忠实听众,也因此用“鸣鸢”来形容朴素而感人的言辞或歌声。
成语结构
鸣鸢成语是一个动宾结构,动词“鸣”表示发出声音,“鸢”表示鸢鸟,作为动词的宾语。
例句
1. 他的歌声虽然朴素,但却能够鸣鸢般打动人心。2. 这位演讲者的言辞虽然简单,却能够鸣鸢般感染听众。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鸣鸢成语。想象一只鸢鸟在飞翔时发出清脆的叫声,这种声音能够打动人心。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含义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地记忆和理解鸣鸢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成语,了解其故事起源和使用场景,丰富自己的汉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歌声虽然简单,但却能够鸣鸢般打动我们的心。2. 初中生:这位歌手的歌声虽然不华丽,但却能够鸣鸢般感染观众。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言辞虽然朴素,但却能够鸣鸢般引起读者的共鸣。4. 大学生:他的演讲虽然简单,但却能够鸣鸢般打动听众的心灵。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