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ú chuí
注音:ㄌㄨˊ ㄔㄨㄟˊ
繁体:
基本含义
炉槌是指炉子里的槌子,比喻在内部斗争中倒戈相向。
详细解释
炉槌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铸造工艺。在铸造过程中,炉子里会放置一个用来敲打炉子内部的槌子,以保证炉子内部的熔化金属均匀流动。而炉槌这个成语则用来比喻在内部斗争中的背叛行为,即原本应该相互合作的人,却背叛了自己的团队或集体,站在了敌对的一方。
使用场景
炉槌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贬义的场合,用来形容背叛行为。可以用于描述政治、组织、团队等领域中的内部斗争和背叛行为。
故事起源
炉槌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四》中。当时,齐国的国君齐威王有一个大臣叫做晏婴,他是齐国的重要谋士。晏婴曾经为国家立下了很多功勋,但后来他却因为私人恩怨,背叛了齐国,投奔了敌国楚国。这个故事被后人用来形容背叛行为,成为了炉槌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炉槌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他曾是我们团队的核心成员,没想到他竟然变成了炉槌。2. 在这个政党里,有些人只顾自己的私利,完全是一群炉槌。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铸造炉子,里面有一个槌子,但这个槌子却在炉子内部乱敲乱打,破坏了整个铸造过程,这就是炉槌的意思。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背叛相关的成语,如“投鼠忌器”、“画蛇添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小明了,他昨天居然背叛了我们的小组,真是个炉槌。2. 初中生:班级里有人向老师告密,真是一群炉槌。3. 高中生:他曾经是我们学校的领导,没想到他却背叛了整个学校,真是个炉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