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常伦

拼音:cháng lún

注音:ㄔㄤˊ ㄌㄨ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1).伦常。《史记·宋微子世家》:“於乎!维天阴定下民,相和其居,我不知其常伦所序。”
(2).常序;常类。 晋 左思 《魏都赋》:“繆默语之常伦,牵胶言而踰侈。”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嵇中散》:“远想出宏域,高步超常伦。” 明 宋濂 《新注楞伽经后序》:“唯 柏庭 法师 善月 依 天台 教旨,著为通义,夐然絶出常伦。” 程善之 《赠陈子松藤》诗:“良宵剪烛各尔汝,已见遭际殊常伦。”
(3).一定的规律。 唐 孟云卿 《伤时》诗之一:“大方载羣物,生死有常伦。”

基本含义
指人们之间的常规行为准则或社会规范。
详细解释
常伦是由“常”和“伦”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常”表示常常、经常,表示一种行为的频繁程度;“伦”表示伦理、道德,表示一种行为的规范标准。常伦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常规行为准则或社会规范。
使用场景
常伦常常用于教育、道德和社会规范的教学中,用来告诉人们要遵守社会规范,做一个遵纪守法、有道德修养的人。
故事起源
常伦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中。在王莽篡位之后,他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修订礼仪法规。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出了“常伦”的概念,意在强调人们应该遵守常规的道德准则。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教育词语。
成语结构
常伦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我们应该遵守常伦,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2. 作为一名公民,我们要有常伦意识,遵守社会规范。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常伦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常常遵守道德伦常的样子,然后将这个形象与常伦这个词语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在学习常伦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道德伦理观念,以及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重要性。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守礼仪、守规矩”等,以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在校园里遵守常伦,不乱扔垃圾。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遵守常伦,不使用手机偷偷玩游戏。3. 高中生:我们要在社会中遵守常伦,不参与违法犯罪的活动。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