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拼音:yān dài xié jiē
简介
烟袋斜街位于北京市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前,属西城区厂桥地界。在清末至二三十年代,街内以经营旱烟袋、水烟袋等烟具、古玩、书画、裱画、文具及风味小吃、服务行业等为主,其铺面建筑风格朴素并有北京北城特点,是北京北城较有名气的文化街,曾留下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迹。
地理位置
从地理位置看,烟袋斜街的形成和发展与鼓楼和什刹海的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有密切的关系。
烟袋斜街东口在鼓楼前大街路西,其走向自东偏向西北,进东口约50米路北即为大石碑胡同的南口,可通往鼓楼西大街。斜街中部与义溜河沿相通,沿义溜河沿南行可达后门桥。斜街中部南口往西即是什刹海东沿,通银锭桥。斜街西口正中与鸦儿胡同东口相对,自鸦儿胡同西北行即可至名刹广化寺,再沿后海北沿可直达德胜门小市。斜街西口西南即为“银锭观山”之银锭桥,过桥南行为什刹海西沿,过桥西行为后海南沿,斜街西口之东北即小石碑胡同南口,可通至大石碑胡同中间。
形成原因
进入烟袋斜街东口约40米,其两侧房基均高出地面1.4米,故东口内之店铺均为高台阶。而在斜街向西北处即大石碑胡同南口处,房基渐比路面高0.5米,至斜街中部南侧至义溜河沿处,路面形成慢坡,说明烟袋斜街的形成与什刹海之河岸变迁有关。六十年代建筑地安门百货公司大楼施工中,曾发现元代海子之石驳岸遗迹,可知其基址原为元代海子的东北岸。所以,烟袋斜街在历史上也曾为海子的水面所覆盖,因长期淤积及历代累积、灰土、垃圾并填土建房,逐渐形成民居和新街巷。因为是沿着海子岸边逐步发展,使街道走向形成斜街,与大都城原规划的棋盘式街巷不同。其南还有“白米斜街”,也是由元代海子之东南岸淤积后逐渐形成的。依我所见,烟袋斜街地面的形成,或在明初,而且是当时什刹海前海东北岸边的一个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