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汉字
查汉字

qiāng    

拼音:qiang
注音:ㄑㄧㄤ
部首笔画:2
总笔画:7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简体部首:八
造字法:会意兼形声
五笔86:UDNB
五笔98:UNV
五行:
Unicode:U+7F8C
四角号码:80512
仓颉输入法:TGHU
GBK编码:
规范汉字编号:3764
羌字拼音(带声调)
qiāng
羌字笔顺
捺撇横横横撇折
与羌相关的成语
基本解释

qiāng   ㄑㄧㄤˉ ◎ 中国古代西部的民族:羌笛。 ◎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羌族。 ◎ 文言助词,用在句首,无义:“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 姓。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羗 Qiāng 〈名〉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羊,羊亦声。本义:羌族,古代西部民族之一) (2) 同本义 [the Qiang(Chiang)nationality,living in Sichuan] 西戎牧羊人也。——《说文》 庸蜀羌髳。——《书·牧誓》 (3)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茂汶县、汶川县、松潘县境内 (4) 西戎 [Qiang,an ancient nationality in China]。中国古代西部的民族,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主;和汉族杂处的部分羌人,逐渐从事农耕,与汉族融合

汉语字典

[①][qiāng][《廣韻》去羊切,平陽,溪。]亦作“猐1”。亦作“羗1”。(1)我国古代民族名。主要分布地相当於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秦汉时,部落众多,总称西羌。以游牧为主。其后逐渐与西北地区的汉族及其他民族融合。(2)羌族。我国少数民族名。(3)连词。表示假设、转折、并列等关系。犹“乃”、“反而”。(4)句首助词。(5)姓。秦有羌瘣,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音韵参考

[上古音]:阳部溪母,khiang[广 韵]:去羊切,下平10陽,qiāng,宕開三平陽溪[平水韵]:下平七阳[粤 语]:goeng1[闽南语]:kiuN1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中】【羊字部】 羌; 康熙笔画:8; 页码:页951第03〔古文〕𡹽【廣韻】去羊切【集韻】墟羊切,𠀤音蜣。【說文】西戎牧羊人也。西方羌,从羊。【書·牧誓】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註】八國,皆蠻夷戎狄。羌在西蜀叟。【史記·五帝紀】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匈奴傳】西接月氏氐羌。【註】羌,三苗,薑姓之別。舜徙于三危,今阿關之西南羌是也。 又【屈原·離騷】羌內恕己以量人兮。【註】羌,楚人語辭也。 又【玉篇】卿也,反也,章也,强也。 又姓。【史記·秦始皇紀】羌瘣伐趙。 又【集韻】許亮切,音向。羌量,烏雛饑困貌。 【篇海】俗作羗。
字源字形
常见生僻字
单字组词推荐
友情链接

©2019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34508号-2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