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音:
繁体:
生育恐惧症是指房价高升,消费高涨,使不少年轻人被逼当上了房奴、车奴、卡奴,而随着婚期的到来,年龄的增长,生儿育女成为80后又一个迫切而困扰人的大事。然而她们对生孩子的热情似乎并不是很高,有的甚至对生孩子感到十分害怕,还患上了所谓的“生育恐惧症”,并因此有很多80后推迟婚育年龄,并错过了最佳生育时期,同时“丁克”家庭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
概述
“孩奴”又成了一个让80后更为发愁的事情。大家都明白时下的中国,不绝于耳的所谓卡奴、房奴是什么意思,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当今社会人生多艰的辛酸现实,但突然之间听说中国又诞生了一个新族群:孩奴,而且似乎这所谓的孩奴专门指的是80后,有人绘声绘色的描述了目前在中国,从生下孩子那一刻起所承担的巨额开销以及心理和生理的折磨,比如每月将至少花费4000元,养大一个孩子将花费48万至100万不等,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有报道称:现在80后生存压力太大,继“房奴”之后,孩奴又成了一个让80后更为发愁的事情,看到孩子需要的巨大花销后,竟患了恐惧症。
成因
生育恐惧症
现在的年轻人似乎对孩子的热情并不高涨,并不是因为他们更喜欢享受二人世界。事实告诉人们,很多人不要孩子是因为患上了“生育恐惧症”。在生与不生中间,有很多影响因素。
工作压力
对于现代女性而言,生育和工作是个两难选题。有专家表示,女性过多地被赋予了抚养孩子和照顾家庭的角色,对于处于生育最佳期的女性而言,选择这个时段生孩子,“复出”后职业成功的机会有可能越来越少。与此同时,进入职场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导致进入育龄期的都市白领压力倍增。因此,许多年轻人不得不一再推迟生育计划。
害怕失去自由
喜欢摄影的陈小姐常常会和朋友一同去世界各国旅游,“我不能想象自己一年不出门却要整天闷在家里的情景,那不是我现在想要做的事情。”陈小姐说,一想到哪里都去不成,整天只能待在家里做“超级奶妈”的日子,她就头痛。“虽然长辈们都说会帮我们带,但是让他们带也意味着要让他们介入我们的生活。从我的角度而言,这是一种妥协,他们帮我带了孩子,我就必须忍受某些东西。”
害怕生育疼痛
所有有生孩子的妈妈都有不同程度的生产恐惧,生长在温室里的80后准妈妈们,没吃过苦、忍耐力较差,所以她们对生产的恐惧来得似乎更剧烈,很多本来能自然分娩的,最后都因为怕疼而选择了剖腹产。
形形色色的理由让她们患上了“生育恐惧症”,有的是被逼无奈,有的是主动放弃。生与不生,这是个问题。
经济问题
有网友分析,从孩子出生到成年,花费主要是三方面:生产、学前花费和教育经费,没有几十上百万,根本养不大孩子。先说生产费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个孩子只要几元钱,八十年代四五十元,现在已经上涨到四五千元。在这笔开销后,孩子从0岁到6岁的学前阶段,奶粉、尿布、辅食、水果、早教、医疗、玩具、衣服、保姆、保险、旅游等等费用,每一项都是不小的开支。孩子上学后,教育的费用变成了重头戏。
网友“庆庆妈”称,儿子小学升初中,从一个月学费上万元的冲刺考级班、口语集训班,到托关系走人情的“交际费”,到最后的择校费,为了上重点中学花了将近10万元。但是,据调查发现其中也有不少水分,比如生产费用,如果选择顺产或一般的医院,费用不可能达到4000元以上甚至上万元。其次生下孩子后,据说每月花费4000元以上的理由是孩子要吃上百元一袋的进口奶粉,还要请月嫂、保姆等等,但实际上,不可能所有家庭都一定会不顾自己的收入水平选择进口奶粉,或者请月嫂和保姆。
实例
生育恐惧症
随着“80后”逐渐步入生育年龄,如今对他们的讨论如火如荼,其中有一项关于生育意愿。
根据去年公布的《在沪白领生育意愿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沪上年轻白领生育愿望强烈,平均生育意愿为1.7个;但最近的一个调查数据却显示,在上海人工流产总数中,年龄在20岁至29岁的比例大约占62%。
面对如此对比鲜明的数据,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在“想生育”和“选择生育”中间,实际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等还清房贷再生小孩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徐安琪研究员根据2008年的物价水平,核算出徐汇区的孩子从刚出生到30岁,家长共要在孩子身上投入49万元。面对如此惊人的数字,殷小姐却说:“这很正常。”
殷小姐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生人,结婚已5年,却迟迟没有要小孩。看到身边朋友一个个都做了爸爸妈妈,她眼露羡慕却依旧和丈夫保持二人世界。“说白了,不是我不想生小孩,而是我养不起。”
其实,她和丈夫两人的收入都不低,家庭月入10000元。“买房、房贷、结婚已经把工作几年积攒的钱花得一干二净。现在的收入虽然不算少,可要养小孩不那么简单。”她说着从电脑里打开一份文件,是她自己做的“生育费用清单”,其中分为生育前、小孩0-3岁,小孩4-7岁几个阶段。“怀孕时期不用说,钱都花在自己身上,十月怀胎至少要多开销一万多块。生下后就别提了,衣服、童车、玩具等可以循环利用,这些都可以忽略不计。奶粉和“尿不湿”是大头,现在奶粉只买外国的,明治奶粉一罐就要200元,让朋友从日本带倒是便宜,可要欠下不少人情。还有月嫂,每个月1500元,如果自己带不过来还要请保姆,每个月1500元,每个月至少也要开销2000-3000元钱。等小孩上幼儿园,每个月要花600-800元的学费,人家小孩学才艺我们也不能落后,这又是一笔开销。总之这样算下来,一个小孩养到7岁,至少也要20万。上学之后我都不敢算了,将来还想送他出国读书呢。”
根据殷小姐的账单,她和丈夫每个月原本就要付4000多元的房贷,2000元的杂费,如果再养一个小孩,平均每个月3000元的开销,经济收支的确会捉襟见肘。
“物价节节上涨,花费很难降下来。我自己辛苦不要紧,但却想给孩子最好的。现在每个月我会存2000元教育基金,现在已有十几万了。再等两年房贷还清,我就想辞职专门生小孩。”
最怕有了孩子没了工作
“其实,账单里列出的只是直接花费,有许多隐性花费是无法统计的。”殷小姐说,作为女人怀孕期间会影响工作 、升职、奖金等,“最怕就是有了孩子,没了工作。”
结婚三年的秦先生就是最好的案例。他是IT公司的销售,经常需要出差,而老婆则是公司行政主管。“我们两个近两年内是肯定不会要小孩的。”对于秦先生来说,有了小孩就意味着不能经常出差,这些年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客户,就有可能被别人抢走;而“主管老婆”正是升迁的好时机,眼看再过几年就可以熬到区域行政主管的位置,一刻都不敢放松。“现在就是我想让她要孩子她也不肯,说是一旦怀孕就要休产假,等产假过后在公司的位置肯定不保。我有时候也挺替她担心的,两年后她30岁了,高龄产妇生产会有危险。”
的确,对于女性而言,生育和工作是个两难选题。有专家表示,女性过多地被赋予了抚养孩子照顾家庭的角色,对于处于生育最佳期的女性而言,选择这个时段生孩子,“复出”后职业成功的机会有可能越来越少。与此同时,进入职场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导致进入育龄期的都市白领压力倍增。因此,许多“80后”的年轻人不得不一再推迟生育计划。
我还需要自己的生活
和前两个例子不同的是,“80后”的陈小姐在思维方面更偏向“90后”。“坦白说,我不想让孩子将我绑住,暂时我还需要自己的生活。”
陈小姐是1983年出生,结婚已有两年,因为从小父母宠爱,长大又被老公宠,所以还是一副小孩样。“我的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至少小四五岁。”
“父母和公婆都催我生孩子,几乎每次见面都要唠叨我们。不过在这方面我倒是和丈夫达成了共识——等30岁再说。”
“你可以说我自私,但我真的还没做好当妈妈的准备。”喜欢摄影的陈小姐常常会和朋友一同去世界各国旅游,“我不能想象自己一年不出门却要整天闷在家里的情景,那不是我现在想要做的事情。”陈小姐说,一想到哪里都去不成,整天只能待在家里做“超级奶妈”的日子,她就头痛。“虽然长辈们都说会帮我们带,但是让他们带也意味着要让他们介入我们的生活。从我的角度而言,这是一种妥协,他们帮我带了孩子,我就必须忍受某些东西。这样的生活,我能拖几年就拖几年再说。”
“说到底,我觉得自己根本还是个孩子。要我去养育一个生命,恐怕那才是不负责任的行为。”陈小姐用这样一句话结束了我们的采访。
在记者的采访中,与陈小姐有相同想法的“80后”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些年轻人因为多为独生子女,一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以至于无法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压力,只能选择逃避。
“穷有穷养,富有富养”
尽管有不少“80后”在“生还是不生”这个问题上有所犹豫,甚至提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是在他们同辈人眼中,“这些理由都不是理由”。
张先生同样也是1983年生人,结婚一年就已经有了宝宝。“我和太太每个月才8000多块钱,照样能把孩子养好。养孩子总归是辛苦的,要牺牲很多,不过就看你想要些什么了。”的确,张先生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却早早的要了小孩。“男人么,其实和女人一样,有了孩子才是完整的。至于能不能养好,经济方面我不担心,穷有穷养,富有富养,最重要的是教育得好。”
专家解读
专家认为,年轻人更应有科学的育儿观,并及早为孩子准备教育基金高级心理咨询师林浩认为,父母们千方百计地为孩子选择物质上的东西,如贵得离谱的婴儿食品、名牌的宝宝服饰,贴有各种国际标牌的昂贵的课程。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参加各种各样的早教班、特长班,正是这巨大的物质压力给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打上了“孩奴”的标签。
林浩认为,家长们首先要做的不是考虑“该不该生”,而是理智分析养育观点。比如“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等,这些观点不能走入极端。在吃的方面,孩子必要的营养品不能省,但在孩子穿的方面,则没有必要追求名牌。孩子日长夜大,衣服鞋子买得过多,没穿多久就穿不下了,纯属浪费。孩子喜欢滚爬摸打,衣服耐磨舒适就好,家长不要盲目攀比。
此外,为了减轻家庭支出负担,家长可以尽早为孩子建立教育基金。年轻父母可以在孩子出生后,就通过教育储蓄或者是基金定投的办法,为孩子储存未来的教育基金。
点评
80后作为新一代成长中的年轻人,在抱怨现实社会的同时,也应该更多的寻找一下自身的原因,就象曾经溺爱自己的父母一样,也堂堂正正的履行为人父母的职责,并树立起坚强的信心,以更加自信的姿态看待生活、着眼未来。总有一天,成为了孩子父母的他们也会从自己对孩子的付出中得到满足与快乐,真正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内涵与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