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记三家注》(汉)司马迁撰 (唐)司马贞等注
韓之先與周同姓,〔一〕姓姬氏。其後苗裔事晉,得封於韓原,〔二〕曰韓武子。武子後三世〔三〕有韓厥,從封姓為韓氏。
〔一〕索隱按:左氏傳云「邗、晉、應、韓,武之穆」,是武王之子,故詩稱「韓侯出祖」,是有韓而先滅。今據此文,云「其後裔事晉,封于韓原,曰韓武子」,則武子本是韓侯之後,晉又封之於韓原,即今之馮翊韓城是也。然按系本及左傳舊說,皆謂韓萬是曲沃桓叔之子,即是晉之支庶。又國語叔向謂韓宣子能修武子之德,起再拜謝曰「自桓叔已下,嘉吾子之賜」,亦言桓叔是韓之祖也。今以韓侯之後別有桓叔,非關曲沃之桓叔,如此則與太史公之意亦有違。
〔二〕正義括地志云:「韓原在同州韓城縣西南八里。又韓城在縣南十八里,故古韓國也。古今地名云韓武子食菜於韓原故城也。」 〔三〕索隱系本云:「萬生賕伯,賕伯生定伯簡,簡生輿,輿生獻子厥。
韓厥,晉景公之三年,晉司寇屠岸賈將作亂,誅靈公之賊\趙盾。趙盾已死矣,欲誅其子趙朔。韓厥止賈,賈不聽。厥告趙朔令亡。朔曰:「子必能不絕趙祀,死不恨矣。」韓厥許之。及賈誅趙氏,厥稱疾不出。程嬰、公孫杵臼之藏趙孤趙武也,厥知之。
景公十一年,厥與郤克將兵八百乘伐齊,敗齊頃公于鞍,〔一〕獲逢丑父。於是晉作六卿,而韓厥在一卿之位,號為獻子。 〔一〕正義音安。括地志云:「故鞍城今俗名馬鞍城,在濟州平陰縣十里。」
晉景公十七年,病,卜大業之不遂者為祟。韓厥稱趙成季之功,今後無祀,以感景公。景公問曰:「尚有世乎?」厥於是言趙武,而復與故趙氏田邑,續趙氏祀。
晉悼公之(十)〔七〕年,韓獻子老。獻子卒,子宣子代。宣字徙居州。〔一〕
〔一〕索隱宣子名起。州,今在河內是也。正義括地志云:「懷州武德縣本周司寇蘇忿生之州邑也。」
晉平公十四年,吳季札使晉,曰:「晉國之政卒歸於韓、魏、趙矣。」晉頃公十二年,韓宣子與趙、魏共分祁氏、羊舌氏十縣。晉定公十五年,宣子與趙簡子侵伐范、中行氏。宣子卒,子貞子代立。貞子徙居平陽。〔一〕 〔一〕索隱系本作「平子」,名須,宣子子也。又云「景子居平陽」。平陽在山西。宋忠曰「今河東平陽縣」。正義平陽,晉州城是。
貞子卒,子簡子代。〔一〕簡子卒,子莊子代。莊子卒,子康子〔二〕代。康子與趙襄子、魏桓子共敗知伯,分其地,地益大,大於諸侯。
〔一〕集解徐廣曰:「史記多無簡子、莊子,而云貞子生康子。班氏亦同。」索隱徐廣云:「史記多無簡子、莊子,而云貞子生康子。班氏亦同。」按:系本有簡子,名不信;莊子,名庚。趙系家亦有簡子,名不佞。
〔二〕索隱名虎。
康子卒,子武子〔一〕代。武子二年,伐鄭,殺其君幽公。十六年,武子卒,子景侯立。〔二〕
〔一〕索隱名啟章。
〔二〕索隱紀年及系本皆作「景子」,名處。
景侯虔元年,伐鄭,取雍丘。二年,鄭敗我負黍。
六年,與趙、魏俱得列為諸侯。 九年,鄭圍我陽翟。景侯卒,子列侯取立。〔一〕
〔一〕索隱系本作「武侯」。
列侯三年,聶政殺韓相俠累。〔一〕九年,秦伐我宜陽,取六邑。十三年,列侯卒,子文侯立。〔二〕是歲魏文侯卒。
〔一〕集解徐廣曰:「六年救魯也。」索隱戰國策作「殺韓傀」,高誘曰「韓傀,俠侯累也」。 〔二〕索隱按:紀年無文侯,系本無列侯。
文侯二年,伐鄭,取陽城。伐宋,到彭城,執宋君。七年,伐齊,至桑丘。鄭反晉。九年,伐齊,至靈丘。〔一〕十年,文侯卒,子哀侯立。
〔一〕正義靈丘,蔚州縣也,此時屬燕也。
哀侯元年,與趙、魏分晉國。二年,滅鄭,因徙都鄭。〔一〕
〔一〕索隱按:紀年魏武侯二十一年,韓滅鄭,哀侯入于鄭。二十二年,晉桓公邑哀侯于鄭。是韓既徙都,因改號曰鄭,故戰國策謂韓惠王曰鄭惠王,猶魏徙大梁稱梁王然也。
六年,韓嚴弒其君哀侯。而子懿侯立。〔一〕
〔一〕索隱按:年表懿侯作「莊侯」。又紀年云「晉桓公邑哀侯于鄭,韓山堅賊\其君哀侯而立韓若山」。若山即懿侯也,則韓嚴為韓山堅也。而戰國策又有韓仲子,名遂,又恐是韓嚴也。
懿侯二年,魏敗我馬陵。〔一〕五年,與魏惠王會宅陽。〔二〕九年,魏敗我澮。〔三〕十二年,懿侯卒,子昭侯立。 〔一〕正義在魏州元城縣東南一里。 〔二〕正義在鄭州也。
〔三〕集解徐廣曰:「大雨三月也。」正義澮,古外反,在陵州澮水之上也。
昭侯元年,秦敗我西山。二年,宋取我黃池。〔一〕魏取朱。六年,伐東周,〔二〕取陵觀、邢丘。
〔一〕集解徐廣曰:「在平丘。」
〔二〕正義河南鞏縣。 八年,申不害相韓,脩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 十年,韓姬弒其君悼公。〔一〕十一年,昭侯如秦。二十二年,申不害死。二十四年,秦來拔我宜陽。
〔一〕索隱紀年「姬」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