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舜子變
姚(堯)王里(理)化之時,日浴千般祥瑞。舜有親阿孃在堂,樂登夫人便是。樂登夫人染疾在床,三年不豈(起),夫人喚言苦瘦(瞽叟),「立有姑(孤)男姑(孤)女,流(留)在兒婿手頂(頭),願夫莫令邊(鞭)恥。」苦嗽(瞽叟)報言娘子:「問疾病?有,夫人大須攝治。」道了命終。舜子三年池(持)孝,淡眼(服)十日寡體。
苦嗽(瞽叟)喚言舜子:「我舜子小(少)失卻阿孃,家裏無人主領;阿耶取(娶)一個計(繼)阿孃來,我子心裏何似?」舜子抄手啟阿耶:「阿耶若取得計阿孃來,也共親阿孃無二!」
若嗽(瞽叟)取得計阿孃,不經旬日中間,苦嗽喚言舜子:「遼陽城兵馬下,今年大好經記(紀)。阿耶暫到遼陽,沿路覓些些宜利,遣我子勾當家事。」 去時只道壹年,三載不歸宅李(裏),兒逆(憶)阿耶長段(腸斷),步琴悉(席)上安智(置)。舜子府(撫)琴忠(中)間,門前有一老人立地。舜子即忙出門:「老人〔萬〕福尊體!老人從何而來?」老保(老〔人〕報)郎君:「昨從寮楊(遼陽)城來,今得阿耶書信。」舜子走入宅門,跪拜阿孃四拜。後阿孃見舜子跪拜四拜,立讀(五毒)嗔心便豈(起)。「又不是時朝節日,又不是遠來由喜,政(正)午間跪拜四拜,學得甚媿(鬼)禍述靡(術魅)!」舜子叉手啟阿孃:「阿耶暫到寮楊(遼陽),遣舜子勾當家事。去時即來一年,三載不歸宅里。兒逆阿耶腸段(斷),步琴悉上安智。舜子府琴忠間,門前有個老人,昨從寮楊城來,今得阿耶書信,兩拜助(祝)阿孃寒溫,兩拜助(祝)阿孃同喜。」
後阿孃聞道苦嗽到來,心里當時設計,高聲喚言舜子:「實若是阿耶來,家裏苦無供備;阿孃見後園果子,非常最好,紅桃先(鮮)味。我若嘀(摘)得桃來,豈不是於家了事!」舜子問(聞)道摘桃,心裏當時歡喜。舜子上樹摘桃,阿孃也到樹底。解散自家頭計,拔取金●(釵)手裏,次(刺)破自家腳上,高聲喚言舜子:「我子是孝順之男,豈不下樹與阿孃看次(刺)。」舜子聞言,將為是真無為(偽)舜子即忙下樹。
房中臥地不起,不經三兩□□□□□□叟來至。瞽叟入到宅門,直到自家房□□□後妻向床上臥地不起。瞽叟問言:「娘子前後見我不歸,得甚能歡能喜?今日見我歸家,床上臥不起,為復是鄰里相爭,為復天行時氣?」後妻忽聞此言,滿目摧摧下淚。「自從夫去潦楊(遼陽),遣妾勾當家事,前家男女不孝,見妾後園摘桃,樹下多里(埋)惡刺,刺我兩腳成瘡,疼痛直連心髓。當時便擬見官,我看夫妻之義。老夫若也不信,腳掌上見有膿水。見妾頭黑面白,異生豬狗之心。」
瞽叟喚言舜子:「阿耶暫到遼陽,遣子勾當家事,緣甚於家不孝?阿孃上樹摘桃,樹下多埋惡刺,刺他兩腳成瘡,這個是阿誰不是?」舜子心自知之,恐傷母情;舜子與招伏罪過,又恐帶累阿孃。「己身是兒,千重萬過,一任阿耶鞭恥。」瞽叟忽聞此言,聞嗔且不可嗔,聞喜且不是喜,高聲喚言:「象兒!與阿耶三條荊杖來,與打殺前家歌(哥)子!」〔象〕兒〔聞〕道取荊杖,走入阿孃房裏,報云:「阿耶交兒取杖,打殺前家歌(哥)子!」後妻報言瞽叟:「男女罪過須打,更莫交分疏道理。」象兒取得荊杖到來,數中揀一條牞,約重三兩便下是。把舜子頭髮,懸在中庭樹地,從項決到腳●,鮮血遍流灑地。 瞽叟打舜子,感得百鳥自鳴,慈烏洒血不止。舜子是孝順之男,上界帝釋知委,化一老人,便往下界,來至方便與舜,猶如不打相似。舜即歸來書堂裏,先念論語孝經,後讀毛詩禮記。
後阿孃亦見舜子,五毒嗔心便起。「自從夫去遼陽,遣妾勾當家事。前家男女不孝,東院酒席常開,西院書堂常閉,夜夜伴涉惡人,不曾歸來宅裏。買(賣)卻田地莊園,學得甚鬼禍術魅!大杖打又不死,忽若堯王敕知,兼我也遭帶累。解士(事)把我離書來,交〔我〕離你眼去!」瞽叟報言娘子:「他緣人命致重,如何打他鞭恥?有計但知說來,一任與娘子鞭恥。」後妻報言瞽叟:「不鞭恥萬事絕言,鞭恥者全不成小事。」
不經兩三日中間,後妻設得計成。妻報瞽叟曰:「妾見後院空倉,三二年來破碎,交伊舜子修倉,四畔放火燒死。」瞽叟報言娘子:「娘子雖是女人,說計大能精細。」瞽叟喚言舜子:「阿耶見後院倉,三二年破碎;我兒若修得倉全,豈不是兒於家了事。」舜子聞道修倉,便知是後阿孃設計,調和一堆泥水。舜子叉手啟阿孃:「泥水生治不解,須得兩個笠子。」後阿孃問瞽叟曰:「是你怨(冤)家修倉,須得兩個笠子。大伊怨家上倉,不計是兩個笠子,四十個笠子也須燒死。」舜子纔得上倉舍,西南角便有火起。第一火把是阿得(後)孃,續得瞽叟第二,第三不是別人,是小弟象兒。即三具火把鐺腳且燒,見紅炎連天,里(黑)煙且不見天地。舜子恐大命不存,權把二個笠子為●,騰空飛下倉舍。舜子是有道君王,感得地神擁起,逐(遂)不燒,毫毛不損。歸來書堂院裏,先念論語孝經,後讀毛詩禮記。
後阿孃又見舜子,五毒惡心便起。「自從夫去遼陽,遣妾勾當家事,前家男女不孝,東院酒市(席)常開,西院書堂常閉,夜夜伴涉惡人,不曾歸來宅裏。買(賣)卻田地莊園,學得甚崇禍術魅,大杖打又〔不〕死。三具火燒不煞,忽若堯王敕知,兼我也遭帶累。解事把我離書來,交我離你眼去。」瞽叟報言娘子:「緣人命致重,如何但修理他。有計但知說來,一任與娘子鞭恥。」後妻報言瞽叟:「不鞭恥萬事絕言,鞭恥全成小事。」
不經旬日中間,後妻設得計成:「妾〔見〕廳前枯井,三二年來無水,交伊舜子淘井,把取大石填壓死。」瞽叟報言娘子:「娘子雖是女人,設計大能精細。」高聲喚言舜子:「阿耶廳前枯井,三二年來無水,汝若淘井水出,不是兒於家了事。」舜聞濤(淘)井,心裏知之,便脫衣裳,井邊跪拜,入井濤泥。上界帝釋,密降銀錢五百文,入於井中。舜子便於泥樽中置銀錢,令後母挽出。數度訖,上報阿耶孃:「井中水滿錢盡,遣我出著,與飯一盤食者,不是阿孃能德。」後母聞言,於瞽叟詐云:「是你怨(冤)家有言,不得使我銀錢,若用我銀錢者,出來報官,渾家不殘性命?」瞽叟便即與大石填塞。後母一女把著阿耶,殺卻前家歌(哥)子,交與甚處出頭。阿耶不聽,拽手埋井。帝釋變作一黃龍,引舜通穴往東家井出。舜叫聲上報,恰值一老母取水,應云:「井中是甚人乎?」舜子答云:「是西家不孝子。」老母便知是舜,牽挽出之。舜即泣淚而拜。老母便與衣裳,串(穿)著身上,與食一盤喫了。報舜云:「汝莫歸家,但取你親阿孃墳墓去,必合見阿孃現身。」說詞已了,舜即尋覓阿孃墓。見阿孃真身,悲啼血。阿孃報言舜子:「兒莫歸家,兒大未盡,但取西南角歷山,躬耕必富貴。」
舜取母語,相別行至山中,見百餘傾(頃)空田;心中哽噎。種子犁牛,無處取之。天知至孝,自有群豬與觜耕地開壟,百鳥銜子拋田,天雨澆溉。其歲天下不熟,舜自獨豐,得數百石穀來。心欲思鄉,擬報父母之恩。行次臨河,舜見以郡(一群)鹿,歎曰:「凡為人身,遊鹿不相似也。」泣淚呼(吁)嗟之次,又見商人數個,舜子問云:「冀郡姚家人口,平善好否?」商人答云:「姚家千萬,阿誰識你親情?有一家姚姓,言遣兒濤井,後母嫉之,共夫填卻井煞兒。從此後阿爺兩目不見,母即頑遇,負薪詣市,更一小弟,亦復癡癲,極受貧乏,乞食無門。我等只識一家,更諸姚姓,不知誰也。」舜子當即知是父母小弟也。心口思惟,口亦不言。
舜來歷山,俄經十載,便將米往本州。至市之次,見後母負薪,詣市易米。值舜糴(糶)於市,舜識之,便糶與之。舜得母錢,佯忘安著米囊中而去。如是非一。瞽叟怪之。語後妻曰:「非吾舜子乎?」妻曰:「百丈井底埋卻,大石檑之,以土填卻,豈有活理?」瞽叟曰:「卿試牽我至市。」妻牽叟詣市,還見糶米少年,叟謂曰:「君是何賢人,數見饒益。」舜曰:「見翁年老,故以相饒。」叟耳識其聲音曰:「此正似吾舜子聲乎?」舜曰:「是也。」便即前抱父頭,失聲大哭。舜子拭其父淚,與舌舔之,兩目即明。母亦聰慧,常復能言。市人見之,無不悲歎。
當時舜子將父母到本家庭。瞽叟湆(泣曰:)吾之孝〔子!〕,不自斟量,便集鄰里親眷,將刀以殺後母。舜子叉手啟大人:若殺卻阿孃者,舜元無孝道,大人思之。」鄰里悲哀,天下未門(聞)此事。父放母命以後,一心一肚快活,天下傳名。堯帝聞之,妻以二女,大者娥皇,小者女英。堯遂卸位與舜帝。●(英)生商均,不肖,舜由此卸位與夏禹王。其詩曰:
瞽叟填井自目盲,舜子從來歷山耕。
將米冀都逢父母,以舌舔眼再還明。
又詩曰:
孝順父母咸(感)於天,舜子濤(淘)井得銀錢。
父母拋石壓舜子,感得穿井東家連。 舜子至孝變文一卷
檢得百歲詩云:「舜年廿,學問。卅,堯舉之。五十,大行天下事。六十一,代堯踐帝位。在位卅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年百歲。葬於南九疑,是為零陵。舜子姓姚,字重華。」又檢得歷帝紀云:「舜號有虞氏,姓姚,目有重瞳。父名瞽叟,母號握登,顓頊之後,黃帝九代孫。都平陽,後都蒲阪。夏禹代立。」孔安國云:「舜在位五十年,年一百十二歲。崩,葬蒼梧野九疑山。帝舜元年戊寅。」
天福十五年歲當己酉朱明蕤賓之月蓂生拾肆葉寫畢記。
二、韓朋賦一卷 昔有賢士,姓韓名朋,少小孤單,遭喪遂失〔其〕父,獨養老母。謹身行孝,用身為主意遠仕。憶母獨注(住),〔故娶〕賢妻,成功●(索)女,始年十七,名曰貞夫。已賢至聖,明顯絕華,刑(形)容窈窕,天下更無。雖是女人身,明解經書。凡所造作,皆今天符。入門三日,意合同居,共君作誓,各守其軀。君〔亦〕不須再取(娶)婦,如魚如水;妾亦不再〔改〕嫁,死事一夫。
韓朋出遊,仕於宋國,期去三年,六秋不●(歸)。朋母憶之,心煩?;〔其妻念之,內自發心,忽自執筆,遂字造書。其文斑斑,文辭●金(碎錦),如珠如玉。〕意欲寄書与人,恐人多言;意欲寄書与鳥,鳥恒高飛;意欲寄書与風,風在空虛。書若有感,直到朋前;〔書若無感,零落草間。其書有感,直到朋前〕。韓朋得書,解讀其言。書曰:「浩浩白水,迴波如(而)流。皎皎明月,浮雲映之。青青之水,冬夏有時。失時不種,禾豆不滋。万物吐化,不違天時。久不相見,心中在思。百年相守,竟好一時。君不憶親,老母心悲。妻獨單弱,夜常孤栖,常懷六憂。蓋聞百鳥失伴,其聲哀哀;日暮獨宿,夜長栖栖。太山初生,高下崔嵬。上有雙鳥,下有神龜,晝夜遊戲,恒則同●(歸)。妾今何罪,獨無光暉。海水蕩蕩,無風自波,成人者少,破人者多。南山有鳥,北山張羅,鳥自高飛,羅當奈何。君但平安,妾亦無他。」韓朋得書,意感心悲,不食三日,亦不覺飢。韓朋意欲還家,事無因緣。懷書不謹,遺失殿前。宋王得之,甚愛其言。即召群臣,並及太史,誰能取得韓朋妻者,賜金千斤,封邑万戶。梁伯啟言王曰:「臣能取之。」宋王大喜,即出八輪之車,爪騮之馬,〔前後仕從〕便三千餘人。從發道路,疾如風雨。三日三夜,往到朋家。
使者下車,打門而喚。朋母出看,心中驚怕。即問喚者:「是誰使者?」使者答曰:「我是宋國使來,共朋同友。朋為公(功)曹,我為主薄。朋有私書,來寄新婦。」阿婆迴語新婦:「如客此言,朋今事官(仕宦),且得勝●。」貞夫曰:「新婦昨夜夢惡,文文莫莫。見一黃蛇,皎妾床腳。三鳥並飛,兩鳥相博(搏)。一鳥頭破齒落,毛下分分(紛紛),血流落落,馬蹄踏踏,諸臣赫赫。上下不見鄰里之人,何況千里之客。客從遠來,終不可信。巧言利語,詐作朋書。〔朋〕言在外,新婦出看。阿婆報客,但道新婦,病臥在床,不勝醫藥。並言謝客,勞苦遠來。」使者對曰:「婦聞夫書,何故不??必有他情,在於鄰里。」朋母年老,〔不〕能察意。新婦聞客此言,面目變青變黃:「如客此語,道有他情,即欲結意,返失其里(理)。遣妾看客,失母賢子。姑從今已後亦夫(失)婦,婦亦失姑。遂下金穖(機),謝其王事,千秋〔萬歲〕,不當復織。井水淇淇(湛湛),何時取汝?釜●(灶)●●(尪尪),何時吹汝?床廗閨房,何時臥汝?庭前蕩蕩,何時掃汝?園菜青青,何時拾汝?」出入悲啼,鄰里酸楚。」●(低)頭卻行,淚下如雨。上堂拜客,使者扶譽(轝)。貞夫上車,疾如風雨。朋母於後,呼天喚地,〔號咷〕大哭,鄰里驚聚。貞夫曰:「呼天何益,喚地何免,駟馬一去,何〔得〕歸返。」
梁伯迅速,日日漸遠。初至宋國,九千餘里,光照宮中。宋王怪之,即召群臣,并及太史。開書問卜,怪其所以。博士答曰:「今日甲子,明日乙丑,諸臣聚集,王得好婦。」言語未訖,貞夫即至,面如凝脂,腰如束素,有好文理。宮人美女,無有及似。宋王見之,甚大歡●(喜)。三日三夜,樂不可盡。即拜貞夫,以為皇后。前後事(侍)從,入其宮裏。貞夫入宮,燋●(憔悴)不樂,病臥不起。宋王曰:「卿是庶人之妻,今為一國之母。有何不樂!衣即綾羅,食即咨口。黃門侍郎,恒在左右。有何不樂,亦不歡?(喜)?」貞夫答曰:「辭家別親,出事韓朋,生死有處,貴賤有殊。蘆葦有地,荊棘有●(藂),豺●(狼)有伴,雉兔有雙。魚鱉有水,不樂高堂。燕雀群飛,不樂鳳凰。妾〔是〕庶人之妻,不樂宋王之婦。」〔夫人愁憂不樂,王曰:「〔夫〕人愁思,誰能諫〔之〕?」梁伯對曰:「臣能諫之。朋年三十未滿,二十有餘,姿容窈窕,黑髮素,齒如珂珮,耳如懸珠。是以念之,情意不樂。唯須疾害朋身,以為囚徒。」宋王遂取其言,即打韓朋雙板齒〔落〕。並著故破之衣裳,使築清陵之臺。貞夫聞之,痛切忏(肝)腸,情中煩惌(怨),無時不思。貞夫諮宋王〔曰〕:「既築清陵〔之〕臺訖,乞願蹔往〔觀〕看。」宋王許之。〔乃〕賜八輪之車,爪騮之馬,前後侍從,三千餘人,往到臺下。乃見韓朋,剉草飼馬,見妾〔羞〕恥,把草遮面。貞夫見之,淚下如雨。貞夫曰:「宋王有衣,妾亦不著;王若有食,妾亦不嘗。妾念思君,如渴思漿。見君苦痛,割妾心腸。形容燋●(憔悴),決報宋王,何以羞恥,〔取草遮面〕,避妾隱藏。」韓朋答曰:「南山有樹,名曰荊蕀(棘),一技(枝)兩刑(莖),葉小心平。形容燋●(憔悴),無有心情。蓋聞東流之水,西海之魚,去賤就貴,於意如何,」貞夫聞語,低頭卻行,淚下如雨。即裂裙前三寸之帛,卓齒取血,且作私書,繫箭〔頭〕上,射與韓朋。朋得此書,便即自死。宋王聞之,心中驚愕,即問諸臣:「若為自死?為人所煞?」梁伯對曰:「韓朋死時,〔無〕有傷損之處。唯有三寸素書,〔繫〕在朋頭下。」宋王即〔取〕讀之。貞〔夫〕書曰:「天雨霖〔霖〕,魚游池中,大鼓無聲,小鼓無音。」宋王曰:「誰能辨之?」梁伯對曰:「臣能辨之。天雨霖霖是其淚,魚遊池中是其意,大鼓無聲是其氣,小鼓無音是其思。天下是其言,其義大矣哉!」貞夫曰:「韓朋已死,何更再言。唯願大王有恩,以禮葬之,可不得利後〔人〕。」宋王即遣人城東,輇(●)百丈之曠(壙),三公葬之禮也。貞夫乞往觀看,不敢久停。宋王許之。令乘素車,前後事(侍)從,三千餘人,往到墓所。貞夫下車,繞墓三匝,嗥啼悲哭,聲入雲中,〔臨曠〕(壙)喚君,君亦不聞。迴頭辭百官:「天能報〔此〕恩。蓋聞一馬不被二安(鞍),一女不事二夫。」言語未訖,遂即至室,苦酒●(侵)衣,遂●(脆)如(蔥),左攬右攬,隨手而無。百官忙怕,皆悉搥胸。即遣使者,〔走〕報宋王。
王聞此語,甚大嗔怒,床頭取劍,煞臣四五。飛輪來走,百官集聚。天下大雨,水流曠(壙)中,難可得取。梁伯諫王曰:「只有萬死,無有一生。」宋王即遣〔人〕●之。不見貞夫,唯得兩石,一青一白。宋王睹之,青石埋(●)〔於〕道東,白石埋(●)於道西。道東生於桂樹,道西生於梧桐。枝枝相當,葉葉相籠,根下相連,下有流泉,絕道不通。宋王出遊見之,〔問曰:「此是何樹?」梁伯對曰:「此是韓朋之樹。」「誰能解之?」梁伯對曰:「臣能解之。枝枝相當是其意,葉葉相籠是其思,根下相連是其氣,下有流泉是其淚。」宋王即遣〔人〕誅伐之。三日三夜,血流汪汪。二札落水,變成雙鴛鴦,舉翅高飛,還我本鄉。唯有一毛〔羽〕,甚好端正。宋王得之,〔遂〕即磨拂其身,〔大好光彩,唯有項上未好,即將磨拂項上,其頭即落。〔生〕奪庶人之妻,枉殺賢良。未至三年,宋國滅亡。梁伯父子,配在邊疆。行善獲福,行惡得殃。
韓朋賦一卷。
癸巳年三月八日張●道書了。〕
三、〔秋胡變文〕
(前缺)三公何處來?……方員足。黃金何處無?我見在朝宰貴,皆從懃學□□□□□□□。遠學三二年間,若不乘軒佩即(印),誓亦不還故鄉。不依此□□□□□作糞土。」是言已訖,整頓容儀,行至堂前,叉手啟孃曰:「兒聞古者有司馬相如,未學於梓□山封達名而顯;蘇秦不學於鬼谷,六國之印不帶不●。兒聞:學如牛〔毛〕,成如驎(麟)角,陳之典告(誥),不可一讀即成;□□見家,不可一步而至。兒今辭孃,遠學三年間,願孃賜許!」其母聞兒此語,不覺眼中流淚,喚言秋胡:「汝且近前,聽孃□之語:外書云,父母在堂,子不得遠遊,遊必有方。況汝少小失阿耶,孤單養汝,成立汝身。今捨吾求學,更須審思。念汝在外摽(飄)零,子乃悔將何及。」秋胡重啟阿孃曰:「兒聞曾參至孝,離背父母侍仲尼,?□懈惓,終日披尋三史,洞達九經,以顯先宗,留名萬代。又聞太公□貧好學,卒乃得值文王,後得位至三公,前妻悔將何及。今將身求學,懃心皆於故(古)人,三二年間,定當歸舍!」其母聞兒此語,泣淚重報兒曰:「吾與汝母子,恩□義重,吾不辭放汝遊學。今在家習學,何愁伎藝不成!縱放汝尋師□,起即立成官宦,汝不如忍意在家,深耕淺種,廣作●功,三餘讀書,豈不得達!好與孃團圓,又與汝少年新婦常相見,好即共有,惡即自知,語笑同歡,情羞作用,阻隔孃孃,孤惸寂寂,徒步含啼。縱汝在外得達,迴月□豈得與吾相見?汝今再三,棄吾遊學,努力懃心,早須歸舍,莫遣吾憂。」
秋胡辭母了手,行至妻房中,愁眉不畫,頓改容儀,蓬鬚長垂,眼中泣淚。秋胡啟娘子曰:「夫妻至重,禮合乾坤,上接金蘭,下同棺槨。二形合一,赤體相和,附骨埋牙,共娘子俱為灰土。今蒙孃教,聽從遊學,未季(委)娘子賜許已不?」其妻聞夫此語,心中悽愴,語裏含悲,啟言道:「郎君!兒生非是家人,死非家鬼,雖門望之主,不是耶孃檢校之人。寄養十五(之)年,終有離心之意。女生外向,千里隨夫,今日屬配郎君,好惡聽從處分。郎君將身求學,此●(愜)兒本情。學問得達一朝,千萬早須歸舍!」辭妻了道,服得十袟文書,並是孝經論語尚書左傳公羊穀梁毛詩禮記莊子文選,便即登逞(程)。
不逕(經)旬月,行至勝山,將身即入。此山與諸山亦不同:領(嶺)峻侵霜,傍遊日月,崖懸萬劍(仞),藤挂千尋,澗谷汙會(紆迴),深磎●(交)結,鳥道不道(通),人縱(蹤)寂絕。秋胡行至此山,遂登磎入谷,遶澗巡林,道路崎嶇,泉原滴澮。行至深領(嶺),地居形勢,山岫高明,林木萬根,花藥茂樹,並是白檀烏楊,歸樟蘇方,梓檀騰女,損風香氣,桃李橄子,含美相思,氣非益智檳榔。秋胡行至林下,見一石堂訖,由羞一尋,仕〔是〕數千年老仙,洞達九經,明解七略,秋胡即謝,便乃祇承三年,得九經通達。
學問晚(完)了,辭先生出山,便即不歸,卻頭(投)魏國,意欲覓官。披髮倡伴(狂),佯癡放騃,上表奏進陳王,誓不見仕,達知臣患(忠)。列表文曰:「臣聞虎毛未霸,食床之氣以存;鳴鵠一舒,起在排雲之力。度周遊魯,魯侯召而悊之。太公八十釣魚,文王封為□(丞)相。臣即生魯邑,長在魏川,未習巢父之功,祖(粗)和許田(由)之意。臣今離鄉別國,來事大王龍庭,陛下慈潤於朝庭,一片(席)地將何惜!頓首死罪。」陳(魏)王得表,?悅非常。朕聞有天地已(以)來,合得群臣助□。朕為元首,臣作股●(肱);見魯國賢臣,今來助國,即拜便(便拜)為左相,賜戶三千,錦綺綾羅,更?十萬,歌譚(彈)美女,隨意?(簡)將,細壯奴婢,任情多少。秋胡自到魏國,經歷數年,煞或(馘)邊戎,摧兇定寇,無怨不休,無伎(使)不朝,行路謳歌,咸稱帝感。
其秋胡妻,自從夫遊學已後,經歷六年,書信不通,陰(音)苻隔絕。其妻不知夫在已不?來孝養勤心,出亦當奴,入亦當婢,冬中忍寒,憂(夏)中忍熱,桑蠶織絡,以事阿婆,晝夜懃心,無時蹔捨。其秋胡母,愧見新婦獨守空房,心無異想,遂喚新婦曰:「我兒當去,元期三年,何因六載不皈?不知命化零洛(落)?仰愧新婦無夫,共貧寒阿婆,不勝珍重!不可交新婦孤眠獨宿。不可長守空房,任從改嫁他人。阿婆終不敢留住,未審新婦意內如何?」其新婦聞婆此語,不覺痛切於心,便即泣淚,向前啟言阿婆:「新婦父母疋配,本擬恭懃阿婆;婆兒遊學不來,新婦只合盡形供養,何為重嫁之事,令新婦●割於心!婆教新婦,不敢違言;於後忽爾兒來,遣妾將何申吐?」婆忽聞此語,不覺放聲大哭,泣淚成行,彼此收心。
又經二(三)載,通前六秋,忽成九載,秋胡至第九載三月三日早朝,憶母泣淚含悲,叉手殿前,跪王四拜,口奏一言:「臣啟陛下:臣聞昊天之重,七日絕漿;網(罔)極之勞,三年泣血。董永賣身葬父母,天女以之酬恩,郭巨埋子賜金,黃(皇)天照察。賞衣之子,不怨霜寒;巢父之男,寧辭守□而死。臣為慈父早亡,惟母獨居,乳哺養臣,今得成立。臣又聞:慈烏有返哺之報恩,羊羔有跪母酬謝,牛懷舐犢之情,母子寧不眷戀!臣別家鄉,以(已)經九載,慈母死活不知。臣今忠列(烈)事王,家內無由知委。大王慈雲,廣布甘露,但養萬人,梨(黎)元盡皆無怨。臣得重賞,由如衣錦夜行;特望天恩,放臣●國,還於故里,豈不是大王慈恩!臣得見慈母酬恩,方乃知臣是子。伏聽敕旨,死罪如何!」陳(魏)王聞得此言,泣淚集會群臣,以表其臣:「朕聞有天有地,方?(萬物)生焉。置六於君臣助借。朕為元首,作朕股●(肱)。朕此國中,秋胡揚名才而助國,自從封為宰想(相),有孝有忠,李金石,威名播起於萬里,其顏獨秀,才德居標。臣憶念慈母,今欲放還,朕有戀情,宜賜黃金百挺,亂採(綵)千段,蹔放歸,奉謝尊堂。如鄉(卿)事達,見母早來。」秋胡既奉王教,一?一悲,悲乃違背王庭,?乃得見慈母。
拜王了手,便即登呈(程)。至採桑之時,行至本國。乘車即身著紫袍金帶,隨身並將從騎桑中而過,變服前行。其樹赴(拂)地婆娑,伏乃枝條掩映。欲覓於人,借問家內消息如何。舉頭忽見貞妻,獨在桑間採葉,形容變段(改),面不曾粧,蓬鬚長垂,憂心採桑。秋胡忽見貞妻,良久占(瞻)相,容儀婉美,面如白玉,頰帶紅蓮,腰若柳條,細眉段絕。停蹔(蹔停)住馬,向前上熟看之,只為不識其妻,古(故)贈詩一首: 玉面映紅粧,金鉤弊采桑。眉黛條間發,羅襦葉裏藏。頰奪春桃李,身如白雪霜。
秋胡喚言道:「娘子!不聞道:採桑不如見少年,力田不如豐年!仰賜黃金二兩,亂採(綵)一束,蹔請娘子片時在於懷抱,未委娘子賜許以不?」其婦下樹,歛容儀,不識其夫,喚言郎君:「新婦夫●(婿)遊學,經今九載,消息不通,陰(音)信隔絕。阿婆年老,獨坐堂中,新婦寧可冬中忍寒,下(夏)中忍熱,桑●織絡,以事阿婆。一馬不被兩鞍,單牛豈有雙車並駕!家中貧薄,寧可守餓而死,豈樂黃金為重!忽而一朝夫至,遣妾將何申吐!縱使黃金積到天半,亂採(綵)墮(垛)似丘山,新婦寧有戀心,可以守貧取死。」其秋胡聞說此語,面帶羞容,乘車便過。行至數步,心衷歎言:「我聞貞夫烈婦,自古至今耳聞,今時目前交見。誰家婦堪上史記,萬代傳名。」說言未訖,行至家中。
正見慈母獨坐空堂,不知兒來,遂歎言曰:「秋胡汝當遊學,元期三周,可(何)為去今九載?為當命化零落?為當身化黃泉?命從風化,為當逐樂不歸?」語未到頭,遂見其子,身著紫袍,在孃前立。恐孃不識,走入堂中,跪拜阿孃:「識兒以不?兒是秋胡。今得事達,報孃汝(乳)哺之恩。」其母聞兒此語,喚言秋胡:「我念子不以為言,言作隔生,何其面敘。孃樂子黃金繒綵,不是戀汝官榮,愄(愧)汝新婦,九年孤眠獨宿。汝今得貴,不是汝學問懃勞,是我孝順新婦功課。」使人往詣桑林中,喚其新婦。未及行至路傍,正見採桑而迴,村人報曰:「夫●(婿)見至,奉婆處分,令遣喚來。」含笑即歸,向家與夫相見。
忽聞夫至,喜不自勝,喜在心中,面含笑色。行至家,向北堂覓見其夫,得見慈母。新婦欲拜謝阿婆,便乃入房中,取鏡臺粧束容儀,與夫相見。乃畫翠眉,便拂芙容,身著嫁時衣裳,羅扇遮面,欲似初嫁之時。行至堂前設禮,助婆歡?。見新婦來至,愧謝九年孝養功勞,便下堂階,哭泣喚言:「新婦!我兒來至,遊學必(畢)功,軒即(印)隨身,身為國相,黃金繒綵,愧謝孝恩,願新婦領受。」得婆語迴面拜夫,熟向看之,乃是桑間繒(贈)金宰貴。情中不喜,面變淚下交流,結氣不語。阿婆甚怪,重問新婦:「我兒九年不在,新婦今得孝名,何謂(為)今見兒來,忽●今朝不?。新婦必有私〔情〕,在於鄰里,何不早吐實情,若無他心,不合如此!」新婦聞婆此語,泣淚交流,復願阿婆聽說,不喜由緒。「新婦實無私情,只恨婆兒二種事不安:一即於家不孝,二乃於國不忠。」阿婆喚言新婦:「我兒於國不忠,豈得官榮歸舍!若於家不孝,金綵亦不合見吾。若無他心,何故漫生言語?」新婦啟言阿婆:「兒若於慈孝,天恩賜金,交將歸舍,報娘乳哺之恩。今即來及見母,桑間已繒(贈)於人,所以於國不忠,於家不孝。新婦父母疋配本身,承事九年,供養多門,宣少之儀,阿婆願希慈新婦。(下缺) 四、捉季布傳文一卷 大漢三年楚將季布罵陣漢王羞恥群臣拔馬收軍詞文:
昔時楚漢定西秦,未辨龍蛇立二君。
連年戰敗江河沸,累歲相持日月昏。
漢下謀臣真似雨,楚家猛將恰如雲,
各佐本王爭社稷,數載交鋒未立尊。
後至三年冬十月,沮水河邊再舉軍,
楚漢兩家排陣訖,觀風占氣勢相吞。
馬勒鑾珂人繫甲,各憂勝敗在逡巡。
楚家季布能詞說,官為御史大夫身,
寫奏霸王誇辯捷,稱「有良謀應吉辰。
臣見兩家排陣訖,虎鬥龍爭必損人。
臣罵漢王三五口,不施弓弩遣抽軍。」
霸王聞奏如斯語:「據卿所奏大忠臣!
戈戟相衝猶不退,如何聞罵肯抽軍?
卿既舌端懷辯捷,不得妖言誤寡人!」
季布既蒙王許罵,意似獰龍擬吐雲。
遂喚上將鍾離末,各將輕騎後隨身。
出陣拋旗強百步,駐馬攢蹄不動塵。
腰下狼牙椗四羽,臂上烏號掛六鈞, 順風高綽低牟熾(幟),●箭長垂鎖甲裙。
遙望漢王招手罵,發言可以動乾坤。
高聲直噉呼「劉季,公是徐州豐縣人。
母解絹(緝)麻居村墅,父能牧放住鄉村。
公曾泗水為亭長,久於闤闠受飢貧。
因接秦家離亂後,自號為王假亂真。
?鳥如何披鳳翼,黿龜爭敢掛龍鱗!
百戰百輸天不佑,士率三分折二分。 何不草繩而自縛,歸降我王乞寬恩。
更若執迷誇鬥敵,活捉生擒放沒因。」
鼙鼓未施旗未播,語大言高一一聞。
漢王被罵牽宗祖,羞看左右恥君臣。 鳳怯寒鴉嫌樹鬧,龍怕凡魚避水昏。
拔馬揮鞭而便走,陣似山崩遍野塵。 走到下坡而憩歇,重整戈牟問大臣: 「昨日兩軍排陣戰,忽聞二將語紛紜,
陣前立馬搖鞭者,罵詈高聲是甚人?」
問訖蕭何而奏曰:昨朝二將騁頑嚚,
凌毀大王臣等辱,罵髑(觸)龍顏天地嗔。
駿馬彫鞍穿鎖甲,旗下依依認得真,
只是季布鍾離末,終之更不是餘人。」
漢王聞語深懷怒,拍按頻眉叵耐嗔。
「不能助漢餘狂寇,假政●邦毀寡人。
寡人若也無天分,公然萬事不言論;
若得片雲遮頂上,楚將投來總安存,
唯有季布鍾離末,火炙油煎未是迍。
卿與寡人同記著,抄名錄姓莫因循。
忽期南門稱尊日,活捉粉骨細颺塵。」
後至五年冬十月,會垓滅楚淨煙塵。 項羽烏江而自刎,當時四塞絕芬芸。 楚家敗將來投漢,漢王與賞盡垂恩:
唯有季布鍾離末,始知口是禍之門。 不敢顯名於聖代;分頭逃難自藏身。
是時漢帝興皇業,洛陽(長安)登極獨稱尊。
四人樂業三邊靜,八表來甦萬姓忻。 聖德巍巍而偃武,皇恩蕩蕩盡修文。
心念未能誅季布,常是龍顏眉不分, 遂令出敕於天下,遣捉艱兇搜逆臣。
捉得賞金官萬戶,藏隱封刀斬一門。
旬日敕文天下遍,不論州縣配鄉村。 季布得知皇帝恨,驚狂莫不喪神魂。 唯嗟世上無藏處,天寬地窄大愁人,
遂入歷山磎谷內,偷生避死隱藏身。 夜則村墅偷?饌,曉入山林伴獸群。
嫌日月,愛星辰,晝潛暮出怕逢人。
大丈夫兒遭此難,都緣不識聖明君。 如斯旦夕愁危難,時時自嘆氣如雲。
一自漢王登九五,黎庶昭蘇萬姓忻;
唯我罪濃憂性命,究竟如何問此身。
自刎他誅應有日,沖天入地若(苦)無因。
忍飢受渴終難過,須投分義舊情親。 初更乍黑人行少,越牆直入馬坊門,
更深潛至堂階下,花藥園中影樹身。
周氏夫妻餐饌次,須臾敢得動精神;
罷飯停餐驚耳熱,捻箸橫匙怪眼?。
忽然起立望門問:「階下干當是鬼神?
若是生人須早語,忽然是鬼奔丘墳;
問看不言驚動僕,利劍鋼刀必損君!」
季布暗中輕報曰:「可相(想)階下無鬼神!
只是舊時親分義,夜送千金來與君。」
周謚按聲而問曰:「凡是千金須有恩,
記道遠來酬分義,此語應虛莫再論。」
更深越牆來入宅,夜靜無人但說真。
季布低聲而對曰:「切莫語高動四鄰。
不問未能諮說得,既蒙垂問即申陳。 深夜不必盤名姓,僕是去年罵陣人!」
周氏便知是季布,下階迎接敘寒溫。
乃問:「大夫自隔闊,寒暑頻移度數春,
自從有敕交尋捉,何處藏身更不聞。」
季布聞言而渧泣:「自往艱危切莫論。
一從罵破高皇陣,潛山伏草受艱辛。 似鳥在羅憂翅羽,如魚向鼎惜歧鱗。 特將殘命投仁弟,如何垂分乞安存。」
周氏見其言懇切:「大夫請不下心神。 一自相交如管鮑,宿素情深舊拔塵,
今受困厄天地窄,更向何邊投莽人?
九族潘遭違敕罪,死生相為莫憂身。」
執手上堂相對坐,索?同餐酒數巡。
周氏向妻申子細,還道:「情濃舊故人。
今遭國難來投僕,輒莫談揚聞四鄰。」
季布遂藏覆壁內,鬼神難知人不聞。
周氏身名緣在縣,每朝巾幘入公門。
處分交妻盤送?,禮同翁伯好供懃。
爭那高皇酬恨切,扇開簾捲問大臣: 朕遣諸州尋季布,如何累月音不聞?
應是官寮心怠慢,至今逆賊未藏身。」 遂遣使司重出敕,改條換格轉精懃。
白土拂牆交畫影,丹青畫影更邈真;
所在兩家圃(團)一保,察有知無具狀申。
先拆重棚除覆壁,後交播土更颺塵;
尋山逐水薰巖穴,踏草搜林塞墓門。
察貌勘名擒捉得,賞金賜玉拜官新;
藏隱一餐停一宿,滅族誅家斬六親。
仍差朱解為齊使,面別天階出國門。
驟馬搖鞭旬日到,望捉奸兇貴子孫。
來到濮陽公館下,且述天心宣敕文。
州官縣宰皆憂懼,捕捉惟愁失帝恩。
其時周氏聞宣敕,由如大石陌心。
自隱時多藏在宅,骨寒毛豎失精神。
歸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結眉頻,
良久沈吟無別語,唯言禍難在逡巡。
季布不知新使至,卻著言詞怪主人。
「院長不須相恐嚇,僕且常聞俗喭云,
古來久住令人賤,從前又說水煩昏。
君嫌叨黷相輕棄,別處難安負罪身,
結交義斷人情薄,僕應自煞在今晨。」
周氏低聲而對曰:「兄且聽言不用嗔。
皇帝恨兄心緊切,專使新來宣敕文。
黃牒分明椗在市,垂賞搥金條格新。 先拆重棚除覆壁,後教播土更颺塵。
如斯嚴迅交尋捉,兄身弟命大難存。
兄且況曾為御史,德重官高藝絕倫;
氏且一家甘鼎鑊,可惜兄身變微塵。」
季布驚憂而問曰:「只今天使是誰人?」
周氏報言「官御史,名姓朱解受皇恩。」
其時季布聞朱解,點頭微●兩眉分。 「若是別人憂性命,朱解之徒何是倫。
見論無能虛受福,心麤闕武又虧文。
直饒墮卻千金賞,遮莫高搥萬挺銀。
皇威敕●雖嚴訊,播塵揚土也無因。
既交朱解來尋捉,有計隈衣出得身。」
周氏聞言心大怪,出語如風弄國君。
「本來發使交尋捉,兄且如何出得身?」
季布乃言「今有計,弟但看僕出這身。
兀(髡)髮剪頭披短褐,假作家生一賤人。
但道兗州莊上客,隨君出入往來頻。
侍伊朱解迴歸日,扣馬行頭賣僕身。
朱解忽然來買口,商量莫共苦爭論;
忽然買僕身將去,擎鞭執帽不辭辛。
天饒得見高皇面,由如病鶴再凌雲。」
便索剪刀臨欲剪,改刑(形)移貌痛傷神,
●髮捻刀臨擬剪,氣填兇(胸)臆淚芬芬(紛紛)。
自嗟告其周院長:「僕恨從前心眼昏, 枉讀詩書虛學劍,徒知氣候別風雲。
輔佐江東無道主,毀罵咸陽有道君, 致使髮膚惜不得,羞看日月恥星辰。
本來事主誇忠赤,變為不孝辱家門。」
言訖捻刀和淚剪,占頂遮眉長短勻,
炭染為瘡煙肉色,吞炭移音語不真。
出門入戶隨周氏,鄰家信道典倉身。
朱解東齊為御史,歇息因行入市門。
見一賤人長六尺,遍身肉色似煙勳。
神迷鬼惑生心買,待將逞似洛陽人。
問「此賤人誰是主?僕擬商量幾貫文。」
周氏馬前來唱喏,一依前計具咨聞:
「氏買典倉緣欠闕,百金即賣救家貧。 大夫若要商量取,一依處分不諍論。」
朱解問其周氏曰:「有何能德直千金?」 周氏便誇身上藝:「雖為下賤且超群。
小來父母心怜惜,緣是家生撫育恩。 偏切按磨能柔軟,好衣?著春勳,
送語傳言兼識字,會交伴戀入庠門。
若說乘騎能結綰,曾向莊頭牧馬群。 莫惜百金但買取,酌量驅使不頑嚚。」 朱解見誇如此藝,遂交書契驗虛真。
典倉牒?而吮筆,便呈字勢似崩雲。
題姓署名似鳳舞,畫年著月象焉存。
上下撒花波對當,行間鋪錦草和真。
朱解低頭親看札,口呿目瞪忘收脣。
良久搖鞭相嘆羨,看他書札署功勳。
非但百金為上價,千金於口合校分。 遂給價錢而買得,當時便遣涉風塵。 季布得他相接引,擎鞭執帽不辭辛。
朱解押良何所似,由如煙影嶺頭雲。
不經旬日歸朝闕,具奏東齊無此人。
皇帝既聞無季布,勞卿虛去涉風塵。 放卿歇息歸私第,是朕寬腸未合分。
朱解殿前聞帝語,懷憂拜舞出金門。
歸宅親故來軟腳,聞筵列饌廣鋪陳。
買得典倉緣利智,廳堂誇向往來賓。
閑來每共論今古,悶即堂前話典墳。
從茲朱解心怜惜,時時誇說向夫人:
「雖然買得愚庸使,實是多知而廣聞。
天罰帶鉗披短褐,似山藏玉蛤含珍,
是意存心解相向,僕應抬舉別安存。」
商量乞與朱家姓,脫鉗除褐換衣新。
今既收他為骨肉,令交內外報諸親。
莫喚典倉稱下賤,總交喚作大郎君。
試交騎馬捻毬杖,忽然擊拂便過人,
馬上盤槍兼弄劍,彎弓倍射勝陵君。
勒轡邀鞍雙走馬,蹺身獨立似生神。
揮鞭再騁堂堂貌,敲鐙重誇檀檀身。
南北盤旋如掣電,東西懷協似風雲。 朱解當時心大怪,愕然直得失精神。
心麤買得庸愚使,看他意氣勝將軍。
名曰典倉應是假,終知必是楚家臣。
喚向廳前而問曰:「濮陽之日為因循,
用卻百金忙買得,不曾子細問根由。
看君去就非庸賤,何姓何名甚處人?。
季布既蒙子細問,心口思惟要說真。 擊分聲悽而對曰:「說著來由愁煞人!
不問且言為賤士,既問須知非下人。 楚王辯士英雄將,漢帝怨家季布身。」
朱解忽聞稱季布,戰灼唯憂禍入門。
「昨見司天占奏狀,三台八坐甚紛芸。
又奏逆臣星晝現,早疑恐在百寮門。
不期自己遭狼狽,將此情由何處申!
誅斬解身甘受死,一門骨肉盡遭迍。」
季布得知心裏怕,甜言美語卻安存:
「不用驚狂心草草,大夫定意但安身。 見今天下搜尋僕,捉得封官金百斤。
君但送僕朝門下,必得加官品位新。」
朱解心麤無遠見,擬呼左右送他身。
季布出言而便嚇:「大夫大似醉昏昏!
順命受恩無酌度,合見高皇嚴敕文。
捉僕之人官萬戶,藏僕之家斬六親。 況在君家藏一月,送僕先憂自滅門!」
朱解被其如此說,驚狂轉轉喪神魂。
「藏著君來憂性命,送君又道滅一門;
世路盡言君足計,今且如何免禍迍?」
季布乃言「今有計,必應我在君亦存!
明日廳堂排酒饌,朝下總呼諸大臣。
座中但說東齊事,道僕愆尤罪過頻;
僕即出頭親乞命,脫禍除殃必有門。」
屈得夏侯蕭相至,登筵赴會讓卑尊。
朱解自緣心裏怯,東齊季布便言論。 侯嬰當得心驚怪,遂與蕭何相顧頻。
二臣坐上而言說,「深勞破費味如珍!
皇帝交君捉季布,公然藏在宅中存;
謾排酒饌應難喫,久坐時多恐損人。」
二臣拂手抬身起,朱解愁怕轉芬芸。
二相宅門纔上馬,朱解親來邀屈頻。
「解且宅中無季布,且願從容酒壹巡!」
侯嬰既說無季布,察色聽聲驗取真,
離鞍下馬重登會,既無季布卻排論, 是時酒至蕭何手,動樂唯聞歌曲新。
季布幕中而走出,起居再拜敘寒溫。
上廳抱膝而呼足,唵土叉灰乞命頻。
「布曾罵陣輕高祖,含對三光自殺身。
藏隱至今延草命,恨悔空留血淚痕; 擔愆負罪來祗侯,死生今望相公恩。」 二相坐前相●見:「慚愧英雄楚下臣。
憶昔揮鞭罵陣日,低牟鎖甲氣如雲。
奈何今日遭摧伏,貌改身移作賤人,
爭那高皇酬恨切,僕且如何救得君?」
季布鞠躬而啟曰:「相公試與奏明君! 但道曾過朱解宅,聞說東齊戶口貧,
州官縣宰皆憂懼,良田勝土并荒螓(榛)。
為立千金搜季布,家家圖賞罷耕耘。
陛下捨愆休倍足,免其金玉感黎民。
此言奏徹高皇耳,必得諸州收敕文。」
侯瓔蕭何深蒙計,「據君良計大尖新。
要其捨罪收皇敕,半由天子半由臣。
今日與君應面奏,後世徒知人為人。」
蕭何便囑侯嬰奏,面對天階見至尊。 具奏「東齊人失業,望金徒費(圖賞)罷耕耘。
陛下捨愆休尋捉,免其金玉感黎民。」
皇帝既聞人失業,失聲憶得尚書云: 「民唯邦本傾慈惠,本固寧在養人恩。 朕聞舊酬(讎)荒國土,荏苒交他四海貧。
依卿所奏休尋捉,解冤釋結罷言論!」
侯瓔拜舞辭金殿,來看季布助歡忻。
「皇帝捨愆收敕了,君作無憂散憚身!」
季布聞言心更大,「僕恨多時受苦辛。
雖然奏徹休尋捉,且應潛伏守灰塵;
若非有敕千金詔,乍可遭誅徒現身。
侯瓔聞語懷嗔怒,「爭肯將金詔逆臣!」 季布鞠躬重啟曰:「再奏應開堯舜恩。
但言季布心頑梗,不慚聖德背皇恩。
自知罪濃憂鼎鑊,怕投戎狄越江津。 結集狂兵侵漢土,邊方未免動煙塵,
一似再生東項羽,二憂重起定西秦。
陛下千金詔召取,必能匡佐作忠臣。」 侯瓔聞說如斯語,據君可以撥星辰。
僕便為君重奏去,將表呈時潘帝嗔。
乞待早朝而入內,具表前言奏帝聞:
「昨奉聖慈捨季布,國泰人安喜氣新。
臣憂季布多頑逆,不漸聖澤皆(背)皇恩。
陛下登朝休尋捉,怕投戎狄越江津。
結集狂兵侵漢土,邊方未免動灰塵,
一似再生東項羽,二憂重起定西秦。
臣聞季布能多計,巧會機謀善用軍,
摧鋒狀似霜凋葉,破陣由如風卷雲。
但立千金招(詔)召取,必有忠貞報國恩。」
皇帝聞言情大悅,「勞卿忠諫奏來頻!
朕緣爭位遭傷中,變體油瘡是箭痕。
夢見楚家猶戰酌(灼),況憂季布動乾坤。
依卿所秦千金召,山河為誓典功勳。」
季布既蒙賞排召,頓改愁腸修表文。
表曰:「臣作天尤合粉身!
臣住東齊多朴真。生居陋巷長蓬門。 不知陛下懷龍分,輔佐江東狼虎君。 狂謀罵陣牽宗祖,自致前熬鼎鑊迍。
陛下登朝寬聖代,大開舜日布堯雲。
罪臣不煞將金詔,感恩激切卒難申。
乞臣殘命歸農業,生死榮華九族忻。」
當時隨來於朝闕,所司引對入金門。
皇帝捲簾看季布,思量罵陣忽然嗔
遂令武士齊擒捉,與朕煎熬不用存。
臨至捉到蕭牆外,季布高聲殿上聞: 「聖明天子堪匡佐,謾語君王何是論!
分明出敕千金詔,賺到朝門卻殺臣,
臣罪受誅雖本分,陛下爭堪後世聞!」
皇帝登時聞此語,迴嗔作喜卻交存。
「怜卿計策多謀略,舊惡些些總莫論,
賜卿錦帛并珍玉,兼拜齊州為太守,
放卿衣錦歸鄉井,光榮祿重貴宗卿。」
季布得官而謝敕,拜舞天階喜氣新。
密報先從朱解得,明明答謝濮陽恩。
敲鐙謳歌歸本去,搖鞭喜得脫風塵。
若論罵陣身登貴,萬古千秋祗一人。
具說漢書修製了,莫道詞人唱不真。
大漢三年季布罵陣詞文一卷
五、季布詩詠
漢高皇帝詔得韓信於彭城,垓下作一陣,楚滅漢興。張良見韓信煞人交(較)多。張良奏曰:「臣且唱楚歌,散卻楚軍。」歌曰:
張良奉命入中營,處分兒郎速蹔聽,
今夜揀人三五百,解踏楚歌總須呈。
張良說計甚希有,其夜圍得楚家營,
恰至三更調練熟,四畔齊唱楚歌聲。
詞曰:
今年蕭率度濠梁,玉霜芬芳滿澗霜; 丈夫既得高官職,如何忘卻阿耶孃。
人總俱從父母生,生子還從父母養,
三年不食胸前乳,六尺之軀何處長!
養兒只合知家計,四時八節供●●,
●●由來總不供,拋卻耶孃虛度世。
耽人負戰已數年,百戰百傷命轉然,
夢時有時槍下臥,覺來原在鼙鼓邊, 千萬之卒何處徹,〔雁足之書早脫迴。
戰馬有時恒被著,一弓無夜不張弦〕。
急攜(兮)急攜(兮)摧人老,速攜(兮)速攜(兮)催人早。
開山磻●路行難,那個是我家鄉道。
楚卒聞言雙淚垂,器械槍旗總拋卻,
三三五五總波濤(逃),各自思歸營幕內。 恰至三更半,楚王然始覺。
攢星拔劍出營來,早見五星競交錯。
切藉精神大丈夫,奈何今日天邊輸。
五六年〔來〕征戰苦,彭城垓下會一輸。
失時不利〔天喪余〕,天喪奈何,
既有拔山舉頂羽,此時不忘(亡)若何為!
千金不傳老頭春,醉臥階前忘卻貧,
世上若也無此物,三分愁煞二分人。
季布一卷
天福四年……四日記
六、前漢劉家太子傳
昔前漢欲末之時,漢帝忽遇患疾,頗有不安,似當不免。乃遺囑其太子〔曰〕:「汝緣年少,或若治國不得,有人奪其社稷者,汝但避投南陽郡,彼先有受恩之人,必合救汝。」其時遂有漢帝丈人王●(莽),在於宮中,見其孫年少,遂設計謀,擬奪帝業。忽遇漢帝崩後,於內宮不放言語漏泄;遂於街衢教示童兒作童謠。歌曰:「王莽捉天下,竹節生銅馬。」遂便不放外人知聞,便稱帝位。
其太子逃逝,投於南陽郡。至於城北十里已來,不知投取之地,遂於磻陀石上而坐。至夜,郡中唯有一人,名曰張老,先多受漢帝恩德。其張老有一子,夜作瑞夢,見城北十里磻陀石下,有一童子,顏容端正,諸相具足,忽然驚覺,遍體汗流。至於明旦,具以夢狀告白其父。父曰:「劉家太子,逃逝多時,不知所在。汝乃莫令人知,往彼看探。」其子於父言教,至於彼處磻陀石上,有一太子,端嚴而坐。遂便問曰:「君子是何處人?姓名是甚?在此而坐?」太子答曰:「ㄙ乙本無父母,亦無宗枝,旦(但)緣家貧,遊行莨(浪)蕩!」其人遂引往詣家中,引至入門,其父遙見,便識太子。走至下階,即便拜舞。問其事〔理〕已了,卻便充為養男,不放人知。一同親子,便往學問。 纔經一月,諸州頒下,漢帝有敕曉示,告言道:「劉家太子逃逝他州,誰人捉得,封邑萬戶。」其時南陽郡太守,諸坊曲出牓曉示;並及諸坊,各懸布鼓,擊之音響,以辯凡聖。諸坊各有監官,每有人來,胥遣打布鼓,〔都無音響〕。遂有一童子,過在街坊,不聽打鼓,即放過去;更經一日過街,亦乃不聽打鼓。直至三件,監官遂喚童子問曰:「何故不聽打鼓?」
童子曰:「ㄙ乙此鼓,切不得打者,若打者必有不祥之事。」
問曰:「有〔何〕不祥?」
答曰:「若打一下,諸坊布鼓自鳴;若打兩下,江河騰沸;若打三下,天地昏暗。」 於是打其三聲,天地昏暗,都無所見。太子遂乃潛身走出城外。逢見耕夫。遂詔耕夫,說是根本:劉家太子被人篡位,追捉之事,諸州頒下,出其兵馬,並乃擒捉。其耕夫遂耕壟土下埋地。口中銜七粒粳米,日食一粒,以濟殘命。兼銜竹筒,出於土外,與出氣息。其時捉獲不得,遂遣太使占之,奏曰:「劉家太子今乃身死,在三尺土底,口中蛆出,眼裏竹生。」因此諸州,卻收兵馬。
其太子卻乃出土,問其耕夫:「今投甚處,興得兵馬,卻得父業?」耕夫答曰:「崑崙山上有一太白星,若見此星,得其言教,必乃卻得父業。」答曰:「如若憑腳足而〔行〕,雖勞一生,終不得見;汝若有其能,得至心啟請,必合得見。」其後啟願,遂乃得見。問其言教,遂興兵卻得父業。故語云:「南陽白水張,見王不下床。」此之事也。
史記曰:漢武帝使大夫張騫?衣糧尋盟津河上源,西王母〔聞此〕莫然●曰:「盟津河在崑崙山腹壁出,其山舉高三阡三百六十萬里,縱雖卿一生如去,猶不能至。卿可還國,與卿支幾之石,報卿君命。」張騫用其言,將石還國,具與西王母言奏帝。〔帝」得此石,在於殿前,慕(募)及國內,誰能識之?東方朔識之:「此是西王母支幾玉石,因何至此?」帝乃大悅龍顏,封張騫為定遠侯。
至七月七夕,西王母頭戴七盆花,駕雲母之車,來在殿上。空中而遊,帝見之心動,遂不得仙。西王母將桃五枚,來在殿上奉帝:帝食桃,手把其核如不弁之。王母謂帝曰:「陛下何不棄其核?」帝曰:「朕見桃美味,欲種之後園。」西王母笑而應之曰:「此桃種之,一千年始生,二千年始長,三千年始結花,四千年始結子,五千年始熟。陛下受命不過一百年,欲種此桃,與誰人食之?」當此之時處,有東方朔在於殿前過見,西王母指東方朔云:「此小兒三度到我樹下偷桃,我捉得,繫著織機腳下,放之而去之,今已長成。」 帝與東方朔曰:「卿大短命!」東方朔啟帝曰:「陛下何得知臣短命?」「朕讀許負相書云:鼻下一寸,受年一百,卿鼻下無一寸,是以知也。」東方朔得此言,伏地大笑。帝曰:「朕道卿短命,何可笑也?」東方朔曰:「臣不敢笑陛下之言,笑彭祖〔太醜〕。」帝曰:「〔卿不見彭祖〕,何以知其醜也?」「臣讀周書云:彭祖受年七百歲。陛下向者(言):鼻下一寸,〔受年一百〕;壽年七百,上唇漏長七寸,豈不醜乎?」帝得此言,與西〔王〕母俱特大笑。
同賢記曰:楚大夫宋玉有一良友,託玉求士(仕),而謂玉曰:「吾子幼與結朋交,長同皆子,得至楚朝,?為引接。」宋玉謂其友曰:「吾才輕力弱,不堪達;子與孟嘗君甚友,將子向孟嘗君之家,必能用子。」其友用玉此言,遂到孟嘗君之家。三年,不蒙採用。其友來責玉曰:「吾本託玉求士(仕),至若不能達我,我自息心;何乃引我至孟嘗君之家,三年不得士(仕)者,是誰過也?」宋玉對曰:「薑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親;子亦可因我而生,不因我而賢。三年不保士者,子自不才,何怨我也!」其友曰:「不然,昔有鷦鷯之鳥,毛衣五色?,人皆愛之。怨人取其子巢窠,於萇條●枝上安巢;大風既至,巢破子死,良由所託處●使之然也。嘗見一鼠作窟在社樹之下,人欲動(勳)之,恐然社樹;正欲收之,畏倒社牆,鼠得保命長,畢身一死者,良由所託處強使然也。但韓盧天下之疾狗,東郭騷欲內狡兔,此狗若指兔規之,則指十煞十;若指虎而規之,亦至十指十;若指空中規之,則累世逐空而不得一。子之指玉,乃指空乎?」宋玉無言,以遂對用為大失也。 史記曰:鄭簡公作書與燕照(昭)王,夜中作,娛(誤)舉燭字書內,送燕王,燕王得此書解之士(曰):「舉者高也,燭者明也,欲使寡人高明而治道乎?」遂即退讒佞,進賢者,其國大治,由錯於「舉燭」之字也。
漢書云:董賢,字聖卿,雲陽人也。漢哀帝愛賢,與之日臥於殿上,以手?(肱)枕賢頭。帝欲起,賢未覺,怜賢不欲動之,命左右拔刀割斷袖而起。封賢為大司馬東安侯。因諸臣大會,而欲捨天位與賢,而謂諸臣曰:「朕欲法堯而禪位與賢!」王閣進諫曰:「天下者高帝之天〔下〕,非陛下有之。昔高帝與項相戰爭之日,九年之中,七十二戰,身被痛毒,始定大業,積得(德)累功,為萬〔世〕之基。今以董賢之姿,而禪位與之,臣恐國社不安,靈棄先之。」帝得此言,遂不得賢;自此以後,王閣不得入。會漢哀既崩,皇后遣安〔漢〕公王莽,禁賢獄中,賢共婦俱時自倒而死也。 劉家太子變一卷 七、●山遠公話 蓋聞法王蕩蕩,佛教巍巍,王法無私,佛行平等。王留玫(政)教,佛演真宗。皆是十二部尊經,?是釋迦梁津。如來滅度之後,眾聖潛形於像法中。有一和尚,號曰旃檀。有一弟子,名曰惠遠。說這惠遠,家住鴈門,兄弟二人,更無外族。兄名惠遠,捨俗出家;弟名惠持,侍養於母。惠遠於旃檀和尚處,常念正法,每睹直(真)經,知三禪定如(而)樂,便委世之不遠。遂於一日,合掌啟和尚曰:「弟子伏事和尚,積載年深,學藝荒蕪,自為愚鈍,今擬訪一名山,尋溪渡水,訪道參僧,●(隱)●(遁)於喦谷之邊,以暢平生可矣。」師曰:「汝今既去,擬往何山?」惠遠曰:「但弟子東西不辯(辨),南北豈知,只有去心,未知去處。」師曰:「汝今既去,但往江佐(左),作意巡禮,逢●山即住,便是汝修行之處。」惠遠聞語,喜不自勝,既蒙師處分,而已丁寧,豈敢有違。遂即進步向前,合掌鞠窮(躬),再禮辭於和尚,便登長路。
遠公迤邐而行,將一部涅盤之經,來往●山修道。是時也,春光揚艷,薰色芳菲,淥(綠)柳隨風而尾婀娜,望雲山而迢遞,睹寒鴈之歸忙。自為學道心堅,意願早達真理。遠公行經數日,便至江州。巡諸巷陌,歇息數朝,又乃進發。向西行經五十餘里,整行之次,路逢一山。間(問)人曰:「此是甚山?」鄉人對曰:「此是●山。」遠公曰:「我當初辭師之日,處分交代,逢●即住,只此便是我山修道之處。」且見其山非常,異境何似生?●(嵯)峨萬岫,疊掌千●(層),崒●(岏)高峰,崎嶇峻嶺。猿啼幽谷,虎●(嘯)深溪。枯松〔□〕萬歲之藤蘿,桃花弄千春之色。遠公貪翫此山,日將西遇,遂入深山,覓一居止之處。便於香●(爐)峰頂北邊,權時結一草菴。●間取其火石,叩其火石,遂焚無價寶香,●跏敷座,便念涅盤經,約有數卷。是經聲朗朗,遠近皆聞,法韻珊珊,梵音遠振。敢(感)得大石搖動,百草●身,瑞鳥靈禽,皆來讚嘆。是時也,山神於廟中忽見有此祥瑞,驚怪非常,山神曰:「今日是阿誰當直?」時有堅(牢)樹神,走至殿前唱喏,狀如豹雷相似,一頭三面,眼如懸鏡,手中執一等身鐵棒,言云:「是ㄙ乙當直。」山神曰:「既是你當直,我適來於此廟中,忽覺山石搖動,鳥獸驚忙。與我巡檢此山,有何祥瑞。恐是他方賢聖,至我此山。又恐有異類精靈,於此山中迴避。若與我此山安樂,即便從伊。若與我此山不安,汝便當時發遣出此山中。」樹神唱喏,遍歷山川,尋溪渡水,應是山林樹下,例皆尋遍,不見一人。卻至香爐峰北邊,見一僧人,造一禪菴,●跏敷座,念經之次。樹神亦見,當時隱卻神鬼之形,化一箇老人之體,年侵蒲柳,髮白葉(桑)榆,直至菴前,高聲:「不審和尚!」遠公曰:「萬福。」老人漸近前來,啟而言曰:「弟子未委和尚從何方而來,得至此間,欲求何事?伏願慈悲,乞垂一說。」遠公曰:「但貧道從鴈門而來時投此山,住持修道。」老人又問:「適來聞和尚妙●(響),是何之聲?」遠公曰:「商(適)來之聲,便是貧道念經之聲。若有眾生聞者,?願離苦解脫。」老人聞語,頻稱善哉!又問和尚:「和尚既至此間,所須何物?」遠公曰:「但貧道若得一寺舍伽藍住持,已(以)兌(免)尾(風)霜,便是貧道所願也。」老人曰:「若要別事即無,若要寺舍伽藍,即當小事。弟子只在西邊村內居住,待到村中与諸多老人商量,卻來與和尚造寺。」老人言訖,且辭和尚去也。於是老人辭卻和尚,去菴前百步已來,忽然不見。當時變卻老人之身,卻復鬼神之體,來至山神殿前,鞠躬唱喏:「臣奉大王處分,遍歷山川,搜尋精靈狐魅,並不見一人。行至香爐峰頂北邊,見一僧人,立一禪庵,●跏敷座(坐),念經之次。云道從鴈門而來,時投此山,住持修道。」山神聞語,惟稱大奇,我從無量劫來。守鎮此山,並不曾見有僧人,來投此山,皆是與我山中長福穰(禳)災。山神又問:「僧人到此,所須何物?」樹神奏曰:「商(適)來問他,並不要諸事。言道只要一寺舍伽藍居止。」山神曰:「若要別事即難,若要寺舍住持,渾當小事。汝亦不要東西,與我點檢山中鬼神,與此和尚造寺。」樹神奉敕,便於西坡之上,長叩三聲,雲露(霧)●(陡)闇,應是山間鬼神,悉皆到來。是日夜揀鍊神兵,閃電百般,雷鳴千種,徹曉喧喧,神鬼造寺。直至天明,造得一寺,非常有異。且見重樓重閣,與切(?)利而無殊;寶殿寶臺,與西方無二。樹木藂林,擁(蓊)鬱花開,不揀四時;泉水傍流,豈有春冬●(段—斷)絕。更有名花嫩,生於覺悟之傍;瑞鳥靈禽,飛向精舍之上。於是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