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家后汉书辑注 清代諸家後漢書輯本序跋及目錄

作者:《八家后汉书辑注》周天游辑注

  姚之駰後漢書補逸

  自序:春秋,魯史也,一經宣尼之筆削,而魯史逸焉,等於芻狗。自後司馬遷作史記,憑空結撰,絕無依傍。而班固因之成漢書,然不聞太初以前盡逸子長之書也。後漢史書,自當時人主命詞臣撰記,後其踵作者為紀為書凡十餘家,蓋人人自擬遷、固矣。范蔚宗書最晚出,不過集諸家之成,以傾液而漱芳耳。故當時雅重東觀記,與遷、固二書稱為三史。而外此謝、華諸書無一逸者,裴松之注三國志亦多引之,不專奉宣城也。自唐章懷太子留文學之士,同注范書于儀鳳初年,上之有詔,付秘書省,自是而諸書稍稍泯矣。故五代及初唐人其類事釋書,尚多援引諸家者;至六臣注文選,其引范書已什之七八;迨宋淳化中吳淑進注一字賦表,枚舉謝承後漢書、張璠漢紀、續漢書,以為皆彼時所遺逸者,意其時惟東觀記僅存耳。後景祐初年,余靖、王洙奉詔校范書,序其源委,臚列東觀以下七種,僅載卷帙之多寡,而於章懷之注,竟不能取諸書相參對,則諸書之逸而不存,已如逝水飄風矣。
  夫范書簡而明,疏而不陋,史通固亟稍之,然持論之間,不無倒置。議竇武、何進之誅宦寺為違天理,責張騫、班勇之使西域為遺佛書,抑謝夷吾、李郃于方術,枉董宣于酷吏,察蔡琰于列女,而且志缺藝文,贊為贅語,流觀逸史,未必從同也。蔚宗與甥姪書以為體大而思精,諸序論贊筆勢放縱,實天下之奇作。善乎!文中子之言曰:「古之史也辨道,今之史也耀文。」范其耀文者乎?且即以文論,而創造者難工,潤色者易好,集眾文而潤之,范亦不得專美於後也。夫百末旨酒非不美也,乃飲醇而忘蘅杜之馨。狐裘之價千金也,而不知其成眾腋。此亦失先河後海之義矣。今以蔚宗所定為正史,而謝、華諸書等諸芻狗,是以春秋尊范書,吾未之敢信也。

  或曰古書之逸者多矣,即如史官所記,東漢以來其不傳者何限,將按籍而補之,恐有塞破世界之憂。是又不然。夫他書可逸,惟史當補。近史文煩或可逸,古史文約尤當補。今試以謝、華諸史與范校,其闕者半,其同者半。其闕者可以傳一朝之文獻,其同者且可以參其是非,較其優絀,于史學庶乎其小補也。爰是檢閱群書,鈔蕞成帙,考覈同異,間以臆斷,合為八種二十一卷。遂使八百餘年已湮之籍,一旦復裒然傳世。日月潛曜,麗天復光,江河滔滔,歸自潮汐,豈非撰著家一快事哉!第鯫生固陋,其疏略之過,未能善補,尚俟博雅君子重補其闕云爾。康熙癸巳夏五月錢唐姚之駰魯思氏謹題于東皋之露滌齋。   例言:
  一、是編採自群書,概依原本,間有大謬,辯如註言,其小疵纖誤,統置闕如,不敢妄更。
  一、列朝諸臣,略次前後,不盡案紀年而差之,以作史者老韓尚可同傳,而儒林、循吏各歸一部,原未嘗沾沾序列也。

  一、凡一人事蹟,隨得隨錄,亦不序其先後,蓋條登縷載,固非列傳體耳。

  一、史體為紀、為傳、為志,各有所屬。今八書既亡,不能探其原帙,但以帝王及諸臣標題,而諸條麗其下。其採自諸志,無人可附者特拈數字以便尋觀。

  一、有同此一條,兩書引用互異者,仍兼採並收,不敢妄削。

  一、諸書多有從同,或嫌冗複,然參看有三善焉:補亡一,辯誤二,較量行文高下三。

  一、末學荒蕪,既非行祕,而藏書寂寥,并鮮獺祭之功,其有闕陋,再俟增入。  荃園姚之駰識  謝承後漢書序:謝偉平之書,東漢第一良史也。東觀記仿佛起居注,即應奉漢事、譙周刪記,皆未嘗成一家言以定之。為史定之者,自偉平始。偉平於孫吳時,為吳郡督郵,有嘉禾生部內,後遷長沙都尉。博物洽聞,下筆雋妙,撰後漢書百三十卷,可謂該矣 鸶謝書極博,凡所載忠義名卿及通賢逸士,其芳言懿矩,半為范書所遺,惟六朝詞人多誦說之,故當時引用多採編中佳話。蔚宗作史,過為刪除,如食海錯而棄江瑤,柱操斤而遺文梓,殊可惋惜也。然
精选古籍
古籍分类
友情链接

©2019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34508号-2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