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 州郡典 第 一 百 八 十 二

作者:《通典》杜佑

  州郡十二古揚州下今置郡府二十七縣一百三十七丹陽潤六縣丹徒丹陽句容江寧延陵金壇晉陵常五縣武進晉陵義興無錫江陰吳郡蘇七縣吳長洲常熟嘉興海鹽華亭崑山吳興湖五縣烏程武康安吉德清長城餘杭杭九縣錢塘富陽臨安於潛唐山紫溪鹽官新城餘杭新定睦六縣建德壽昌桐廬分水遂安還淳新安歙四縣歙休寧黟婺源會稽越六縣會稽山陰剡蕭山餘姚諸暨餘姚明四縣鄮奉化慈溪翁山臨海台六縣臨海始豐樂安寧海黃巖象山縉雲處五縣蒼松陽縉雲遂昌青田永嘉溫四縣永嘉橫陽安固樂城東陽婺六縣金華義烏永康武義東陽蘭溪信安衢六縣信安須江龍丘常山盈川玉山鄱陽饒五縣鄱陽餘干樂平浮梁弋陽潯陽江三縣潯陽彭澤都昌章郡洪六縣南昌高安豐城新吳武寧建昌臨川撫四縣臨川南城崇仁南豐廬陵吉五縣廬陵太和安福新淦永新宜春袁三縣宜春萍鄉新喻南康虔六縣贛雩都虔化大庾信豐南康近置安遠建安建六縣建安浦城邵武建陽將樂沙長樂福八縣閩侯官福唐長樂連江長溪古田尤溪近置永泰清源泉四縣晉江南安莆田仙遊漳浦漳三縣漳浦龍溪龍巖近置臨汀汀三縣長汀龍巖近為沙縣寧化潮陽潮三縣海陽潮陽程鄉丹陽郡東至晉陵郡一百七十五里。南至宣城郡四百五十里。西至廣陵郡六合縣四百五十三里。北至廣陵郡六十三里。東南到晉陵郡一百九十六里。西南到宣城郡界四百五十里。西北到廣陵郡六十三里。東北到廣陵郡界四十五里。去西京二千六百四十三里,去東京一千七百九十八里。戶十萬三千三百六十四,口六十八萬七千三百。

  潤州今理丹徒縣。春秋時屬吳,戰國屬越,後屬楚。秦為會稽、鄣二郡之境。自句容以西屬鄣郡,以東屬會稽郡。漢初為荊國,荊王劉賈墓在今郡城內。吳王濞反,濞,披義反。後屬江都國。武帝分屬丹陽、會稽二郡地。後漢為丹陽、吳二郡之地。吳主孫權初鎮丹徒,謂之京城,後都於秣陵,改為建業。至孫皓,為晉將王濬所滅。晉平吳,為毗陵、丹陽二郡地,兼置揚州。領郡十八,理於建業,即江寧縣。元帝渡江,都建業,改丹陽太守為丹陽尹。爾雅曰「絕高為京」。其城因山為壘,緣江為境,似河內郡,內鎮優重。宋置南東海郡及南徐州,領郡十七,理於此。而揚州如舊。齊梁以後並因之,以至於陳,京口常為重鎮。隋大將賀若弼自廣陵來襲,陷之,遂滅陳。隋平陳,郡廢,於石頭城置蔣州,又廢南州為延陵鎮,後又分置潤州於鎮城。州東有潤浦。煬帝初,卅廢。延陵、曲阿、句容等縣悉屬江都郡,而江寧縣則屬丹陽郡地。大唐初,輔公祏據之。剋平,合舊丹陽、南徐之地,併為潤州,或曰丹陽郡。領縣六:

  丹徒古朱方,後名谷陽。春秋時,齊慶封奔吳,與之朱方,即此也。秦時有瞻氣者,云其地有天子氣,使赭衣徒三千人鑿南坑,以敗其勢,故云丹徒。吳嘉禾三年,改丹徒曰武進。晉太康三年,復曰丹徒。隋曰延陵。有句驪山,黃鶴山,北固山,京峴山亦曰京口,譙山戍。

  丹陽古雲陽也。秦始皇改曰曲阿,漢因之。漢丹陽郡所領丹陽縣,非今縣也。梁改為蘭陵郡,大唐天寶初,改為丹陽。有練湖,亦曰後湖。

  句容漢舊縣。有茅山,一名句容山,言其山形如句字之曲,縣名取其義。有下蜀戍。

  江寧本名金陵,秦始皇改為秣陵。漢丹陽縣在此。建安十六年,吳改為建業。晉武平吳,還為秣陵,又分秣陵立臨江縣。二年,改臨江為江寧。三年,分秣陵水北立建業,避愍帝諱,改為建康。後又分置同夏縣。隋平陳,併三縣,置江寧縣,又置蔣州,後廢。大唐初,復為蔣州,尋廢為江寧縣。有鍾山、蔣山、石頭城、玄武湖、石頭鎮。  延陵晉太康二年,分曲阿之延陵鄉立之。有季札廟。非古之延陵,古之延陵今晉陵縣是。又非隋之延陵,今丹徒縣即其地。

  金壇有長塘湖。

  晉陵郡東至吳郡二百里。南至吳興郡三百三十二里。西至丹陽郡一百八十里。北至廣陵郡三百四十八里。東南到吳郡二百里。西南到宣城郡五百里。西北到丹陽郡一百九十六里。東北到吳郡屈曲三百六十一里。去西京二千八百三十三里,去東京一千九百八十三里。戶十萬二千三百一十九,口六十五萬一千七百三十八。  常州今理晉陵、武進二縣。春秋時吳地。戰國時屬越,後屬楚。秦漢會稽郡之地。後漢順帝以後屬吳郡。吳分吳郡、無錫以西為屯田,置典農校尉。晉武帝省校尉,以屬毘陵郡。其後東海王越嫡子毘封於毘陵,元帝以毘諱改為晉陵郡。宋齊因之。隋平陳,廢晉陵郡,置常州。或曰常州置於常熟縣,故以為名。煬帝初州廢,又置毘陵郡。大唐為常州,或為晉陵郡。領縣五:  武進晉太康二年,分丹徒、曲阿立武進縣,即今縣是。

  晉陵本名延陵,漢改曰毘陵,後與郡俱改為晉陵。季札所居也。北浦在東,北入於海。季札墓在今縣北七十里,申浦之西。

  義興漢陽羡縣故城在南。晉以周行義討石冰,割吳興之陽羡并長城之北鄉為義興郡,以表功。隋平陳,廢郡為義興縣。有太湖、滆湖、洮湖。荊溪,周處斬蛟於此。有君山、章山、國山。滆音核。  無錫漢舊縣。史記曰「太伯始居吳」,即此地也。亦楚春申君之邑。有九龍山。

  江陰晉曰既陽。有芙蓉湖,一名上湖。

  吳郡東至海三百六里。南至吳興郡三百一十里。西至晉陵郡義興縣界一百三十三里。北至晉陵郡二百里。東南到東海釗山四百五里。西南到吳興郡二百二十二里。西北到晉陵郡一百九十五里。東北到常熟縣界三百二十九里。去西京三千九百九十九里,去東京二千二百二十一里。戶七萬六千一百四十七,口六十二萬四千四百一十三。  蘇州今理吳、長洲二縣。春秋吳國之都也。自闔閭以後,並都於此。其南百四十里,與越分境。昔吳伐越,越子禦之於檇李,檇音醉。則今嘉興縣之地。檇李城在今嘉興縣南三十七里。戰國時屬越,後屬楚,秦置會稽郡。項羽初起,殺會稽太守殷通,即此,漢亦為會稽郡,後順帝分置吳郡。晉宋亦為吳郡,與吳興、丹陽為三吳。齊因之。陳置吳州。隋平陳,改曰蘇州;因姑蘇山為名。煬帝初,復曰吳州,尋為吳郡。大唐為蘇州,或曰吳郡。領縣七:

  吳漢舊縣。有太湖、洞庭山,左傳吳師伐越,敗之於夫椒,即太湖中椒山。有松江。太伯祠,後漢桓帝時,太守麋豹所建。後至晉內史虞潭改理焉。闔閭墓即虎丘寺。要離墓在今縣西。梁鴻墓在要離墓之北。  長洲有吳之長洲苑,因以為名。

  常熟漢吳縣司鹽都尉署。吳平,割屬既陽縣。晉立南沙縣。隋改為常熟縣。

  嘉興春秋時,地名長水。秦為由拳縣,漢因之,吳時有嘉禾生,改為禾興縣。後以孫皓父名和,又改為嘉興。

  海鹽本名武原鄉,秦以為海鹽縣。  華亭天寶中置,地有華亭谷,因以為名。吳陸機、陸雲宅,即此。  崑山漢婁縣地。本因吳之婁門為名。  吳興郡東至吳郡三百一十里。南至餘杭郡一百九十里。西至宣城郡三百八十七里。北至吳郡二百一十里。東南到餘杭郡鹽官縣界一百七十二里。西南到宣城郡界二百六十一里。西北到晉陵郡三百三十二里。東北到吳郡二百二十二里。去西京三千三百四十一里,去東京二千二十四里。戶六萬八千五百八十一,口四十六萬一千四百七十九。

  湖州今理烏程縣。春秋時屬吳,吳滅屬越,越滅屬楚,兼得古之防風國焉。史記曰:「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汪罔氏即防風國。罔音忙。秦為會稽、鄣二郡之境,漢亦同。後漢屬吳郡。吳分吳、丹陽二郡,置吳興郡。晉、宋、齊因之。梁末改為震州,後復為吳興郡。隋平陳,郡廢,後置湖州。其名震州、湖州,皆因州東有太湖,一名震澤故也。震澤亦名具區澤。煬帝初,廢湖州,分其地入餘杭及吳二郡。大唐復置湖州,或為吳興郡。領縣五:

  烏程秦漢舊縣。隋廢,東遷縣入。南有衡山,左傳云「吳伐越,至於衡山」,即此是也。

  武康古防風國。輿地志曰:「漢烏程縣之餘不鄉地。漢末童謠云,天子當興東南三餘之閒,吳乃改會稽之餘暨為永興,分餘不為永安,以協謠言。晉以平陽已有永安縣,故改此永安為武康。」有前溪、封山、禺山、青山。  安吉故鄣縣地。吳興記曰:「漢張角之亂,此郡獨守險助國,漢朝嘉之,故靈帝分縣南鄉置安吉縣。」

  德清舊名臨溪。有吳光山,餘不溪,孔愉放龜於此。

  長城有卞山、若溪,吳王闔閭使弟夫概居此,築城狹而長。晉武帝置縣,因以為名。縣西八十里鄣郡故城,即秦鄣郡縣城也,今號為府頭是也。

  餘杭郡東至吳郡三百九十里。南至會稽郡一百三十里。西至新安郡四百十六里。北至吳興郡百九十里。東南到洛思山,至會稽郡,總一百七十二里。西南到新定郡一百九十里。西北到宣城郡四百九十六里。東北到吳郡三百六十九里。去西京三千五百五十六里,去東京二千七百一十九里。戶八萬六千四百五十四,口五十七萬八千九十五。

  杭州今理錢塘縣。春秋越國之西境,越國西北至語兒,在今吳郡嘉興縣南,與吳分界。後屬楚。按周顯王四十六年,楚威王伐越,破之,殺其王無疆,盡取其地,至於浙江之北。秦漢並屬會稽郡。後漢順帝以後屬吳郡。晉屬吳興、吳二郡地。宋、齊、梁因之。陳以為錢塘郡。隋平陳,置杭州;煬帝初州廢,置餘杭郡。大唐為杭州,或為餘杭郡。領縣九:

  錢塘漢舊縣。錢塘郡記云:「昔郡功曹華信議立此塘,以防海水。始開募有能致土石一斛,與錢一千。旬日之閒,來者雲集。塘未成,譎不復取,皆棄土石而去,塘以之遂成。」有石膏山,藥用為最。

  富陽漢曰富春。吳置東安郡。晉孝武改曰富陽。西有孫洲。

  臨安吳置臨水縣,晉武更名。

  於潛漢舊縣。有天目山、桐溪。

  唐山  紫溪

  鹽官臨平湖。

  新城浙江西南名曰桐溪,吳立為新城。

  餘杭  新定郡東至餘杭郡三百十五里。南至東陽郡一百五十五里。西至新安郡三百七十三里。北至餘杭郡界二百七十五里。東南到東陽郡一百八十里。西南到信安郡三百一十里。西北到新安郡三百七十里。東北到餘杭郡三百十五里。去西京三千六百五十九里,去東京三千里。戶五萬四千七百四,口三十六萬二千三百八十九。

  睦州今理建德縣。春秋時屬吳,後屬越,又屬楚。秦為鄣郡地。漢為丹陽郡地。後漢以後並屬吳郡。梁陳為新安郡。隋平陳,廢郡,後置睦州;以俗阜人和、內外輯睦為義。煬帝置遂安郡。有仙壇山。大唐置睦州,或為新定郡。領縣六:

  建德漢富春縣地。有七里瀨。

  壽昌漢富春縣地。

  桐廬漢富春縣地。有嚴子陵釣臺。

  分水

  遂安漢舊置新定縣,晉太康新改。

  還淳

  新安郡東至餘杭郡四百七十九里。南至新定郡遂安縣二百四十六里。西至宣城郡秋浦縣四百九十六里。北至宣城郡涇縣二百九十三里。東南到新定郡三百七十里。西南到鄱陽郡七百九十五里。西北到宣城郡涇縣界二百八十五里。東北到宣城郡三百八十三里。去西京三千六百六十七里,去東京二千八百四十六里。戶三萬九千七百五十七,口二十六萬四千三十二。

  歙州今理歙縣。春秋時屬吳,後屬越,後又屬楚。秦屬鄣郡。二漢屬丹陽郡。吳孫權分丹陽立新都郡。晉平吳,改曰新安,宋齊並因之。隋平陳,置歙州;煬帝初州廢,置新安郡。大唐為歙州,或為新安郡。領縣四:  歙漢舊縣。  休寧晉海寧縣,隋改名。  黟漢舊縣。林歷山,四面峻險,吳時山越所保,賀齊破於此。黟音伊。

  婺源  會稽郡東至海四百九十八里。南至東陽郡四百八十里。西至餘杭郡一百三十里。北至海四十里。東南到臨海郡五百里。西南到東陽郡四百八十里。西北到餘杭郡一百三十里。東北到浹江海際三百九十八里。去西京三千七百二十里,去東京二千八百七十里。戶八萬八千三百三十七,口五十二萬九千六百七十四。  越州今理會稽、山陰二縣。春秋時越國之都,至周顯王時,為楚所破。其浙江南之地,越猶保之,而臣服於楚。秦屬會稽郡,漢因之。後漢順帝徙置會稽郡。時陽羡人周喜上書,分浙江以西為吳郡,以東為會稽郡。順帝永和五年,馬臻為太守,創立鏡湖。在會稽、山陰兩縣界,築塘蓄水,水高丈餘,田又高海丈餘。若水少則洩湖灌田,如水多則閉湖洩田中水入海,所以無凶年。其隄塘,周迴三百一十里,都溉田九千餘頃。會稽記云:「創湖之始,多淹
精选古籍
古籍分类
友情链接

©2019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34508号-2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