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游记选 ●明朝 游五泄山水志

作者:《历代游记选》宋濂

  五泄山在婺、杭、越三州上境上,北距富春,南据句乘,东接浦江,其山水最号奇峭。齐谢元卿常以采药深入其中;而宋刁景纯,吴处厚亦颇游焉。  自西坑岭入,过遇龙桥北行二十步,始入西潭。前横一溪,水甚寒,履之如冰。由溪而前,经小潭,傍有礁石突起,类大瓮斜覆,乃扪石而登,一失足辄坠。又行二里许,地稍平旷,怪石峻耸,峰峦环列献状,其纹萦萦然,若神工鬼斧所雕刻者。山多猴,游人过之,辄撒石乱下如雨。又前行半里,泉自石窦中出,浏浏作声,若琴、若竹竽。泉西流,汇为小洼,莹澈泓澄,毫发不隐。鲦鱼数尾,洋洋往来,如行琉璃瓶中;见人至,潜去。洼左大树离立,极怪伟;倒影入水中如画。又前行五十步,大石阏道,相传有岩角鹰喙,忽夜大雷雨,喙崩下。声闻数十里。又行三十步,榛筱成林,翠光浮映,衣袂成碧色。山虫崖虺,奔绕后先,瞬目失所在。至此则气象阴幽,绝不类人世。如升蓬峤,坐水晶宫,烟火气消尽。又自山腰缘葛而前,竹箨覆地厚,动足辄扑。又过七、八尺,冉冉下注,滑而无声。两旁石崖峭立,苔蚀藓障,时有水珠毵滴下,岁旱乡民祷龙于此。遇祷,水或涌,取晰蜴入瓶盂中,持以归,多验。自遇龙桥至此,约可六、七里,皆蛇盘磬折,路行若穷,又复轩敞,其中胜致难得具记。或言潭上有石河,从石河至三台塔,人迹罕至,莫详也。  寻故路而出,斜迤而东,过香炉峰,峭拔,上有石类香炉,故名。香炉北有峰圆而童,名钵盂峰。或曰,肖东瓯雁荡,又名雁荡峰。自雁荡而南,时有白云覆于谷口者,名白云峰。屹然人立者,名玉女峰。崭崭势欲柱天者,名天柱峰。其他诸峰星联肺附,登名图记者,盖七十有二焉。复从崖东折,度略安桥,趋三学禅院。院,唐灵默禅师道场,师尝降龙于此,遗迹尚存。由院北深入,又百余步至东潭。潭上飞瀑可二十丈,瀑怒参倒击崖窍中,若运万斛雪从天掷下,白光闪闪,夺人目睛,至潭底辄复逆上,有声如辊雷,人笑语咫尺不能辨,犹闻瓮中声。居人云,每天风一号,四山林木震撼欲折,黑云下罩,杳不知昏晓,岁旱投龙者多验。

  如西潭,复北折而西,泝潭之源。登响铁岭,度紫阆山,村人多舍茅苇间,有平皋数百亩可耕溉。傍沿石河,又行一里许,地名石鼓,足顿之咚咚鸣。越十步至第一潭,潭如井,睨之正黑,投以小石,锵如佩环。又越十余步,至第二潭,圆如奇釜而广,而底敞大。水驱乱石聚其内,迨满,复泄去。潭下石壁百余尺,险不可置足。从其右悬藤坠下,至第三潭。潭甚深,以线缒之下,不见底。其形方狭而长,天向阴,常有云气从中起,疑有潜龙。人恒以幽悄为病。第四潭咸不敢往,或以綯围腰系巨筏,俯崖而瞰。潭左右皆枫木,其形大概如第二潭,而广袤倍之。侧有刘龙子墓,相传龙子尝铭钓于潭,得骊珠吞之,化飞去,后人为驿石作冢,或云龙子之母葬焉,世远不可辩。又其下至第五潭,即东潭。因其水五级,故名为五泄云。

  噫!造物之委形于山水者,其奇峭有是哉!

  题记:本文以游程先后为顺序,对五泄山水逐层展开描写。对西潭一带的景色描绘,作者以水映山:溪水清澈,声若琴竽,水中鲦鱼洋洋,树影怪伟,潭水冉冉下注,汇成白帘,滑而无声,刻画出一种寂静清幽的境界。而由香炉至东潭一带的景色描写,作者以山衬水,七十二峰的奇峭异状,烘托出东潭的气势,怒瀑击崖,如掷万斛雪,白光夺目,声若辊默默,这儿别是一种雄奇险峻的气象。对五潭,作者或状声或绘形,或言其险峭或述其传说,写出它们的不同的特点。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金华潜溪人。明初文学家。幼时家贫,借书苦读,求学于古文学吴莱、柳贯、黄潜等人。元顺帝征为翰林院编修,辞不就,后应朱元璋之召至建康。明建国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主修《元史》。后因长孙涉胡惟庸案,全家被贬至四川茂州,中途病卒于夔州。宋濂被奉为明“开国文臣之首”,其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文、传记和记叙文,文笔简练,形象生动。但有些作品维护封建道德,宣扬佛道思想。著有《宋学士集》。
精选古籍
古籍分类
友情链接

©2019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34508号-2

电脑版